秦川,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国际比较医学学会主席,《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总编。
秦川教授长期致力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制和应用研究,重点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新发再发传染病的动物模型研制、发病机理研究和药物评价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文章280余篇,主编专著17部、教材5部,主持重大科技专项、863、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国家级荣誉。
主要研究方向:
一、创建系统的比较医学技术体系
围绕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研制多物种、多靶点的动物模型881种,创建了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以及模型与临床比对的比较医学数据库。该数据库指导了模型的精准应用,解决了其模拟疾病的准确性难题。
提出“系统分析-模型比对-应用评估”的比较医学理论,推动了比较医学学科建立。创建系统的比较医学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培训2.5万余人次,被普遍用于动物模型技术创新和资源创制。
在神经科学领域,针对啮齿类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利用行为学、神经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和光遗传技术,建立、分析并应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疾病模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AD转基因小鼠模型,探索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潜在治疗措施。
二、创建传染病动物模型关键技术体系
创建了我国的重大和突发传染病动物模型体系,系统展示并发现了SARS、H5N1、手足口病、H1N1、H7N9和MERS等6种重要新发传染病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和病理特征,弥补了临床研究的断层。自非典以来,培育了217种病原易感动物,研制了104种传染病动物模型,创建了国际领先的传染病动物模型体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持动物模型构建,建立了国际第一个转基因小鼠和恒河猴模型,初步明确了病毒传播途径,完成了20余种药物/疫苗的有效性评价,成果被写入卫健委新冠诊疗方案。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动物模型专项项目,81941012,基于错误折叠蛋白的朊蛋白特性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恒河猴模型,2020年1月-2022年12月,100万,牵头。
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nCoV应急科技攻关任务,2020YFC0841100,2019-nCoV动物模型构建,2020年1月-2020年12月,1260万,牵头。
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基地平台建设),2019PT310009,疾病模型复合免疫系统基因修饰小鼠资源创制,2019年1月-2019年12月,100万,牵头。
4.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2018JT35001,基于动物模型的疫苗药物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制定,2018年9月-2018年12月,150万,牵头。
5.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201831PT008,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比较医学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2018年1月-2019年1月,100万,牵头。
6.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PT31048,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比较医学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2017年3月-2018年3月,100万,牵头。
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5171001,食蟹猴帕金森动物模型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方法探讨,2017年1月-2020年12月,80万,牵头。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2039,人肠道病毒71型入侵神经系统的细胞突触途径的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2月,82万,牵头。
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2-006,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创制,2016年9月-2020年12月,4050万,牵头。
10. 科技部国家863 计划,2015AA021105,人与动物血液样品差异性光谱特征数据库和数学模型的建立,2015年1月-2017年12月,426万,牵头。
专利(近五年):
1. 一种啮齿类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 2021 2 1027247.4,2021年6月授权。
2. IL-1F7a的作用,发明专利,ZL 2016 1 1051266.4,2019年9月授权。
3. GS-9620的用途,发明专利,ZL 2016 1 1005893.4,2019年4月授权。
4. 一种引物组及其在扩增SIV/SHIV基因组中的应用与试剂盒,发明专利,ZL 2016 1 0041772.9,2018年10月授权。
5. 一种实验动物的转运设备,实用新型专利,ZL 2017 2 0402688.5,2018年6月授权。
6. 一种重组免疫缺陷质粒和病毒以及应用,发明专利,ZL 2014 1 0471676.9,2017年6月授权。
7. 一种新的哮喘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 2014 1 0522117.6,2017年6月授权。
8. 流感病毒H5N1亚型和H7N9亚型的液相芯片检测试剂盒,发明专利,ZL 2014 1 0777884.1,2016年8月授权。
专著(近五年):
1. 实验动物科学丛书《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指南》,秦川,科学出版社,2020年4月。
2. 百科全书系列《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卷》,秦川,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3. 实验动物科学丛书《实验动物疾病》, 秦川、高虹,科学出版社,2018年9月。
4.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及实施指南)》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秦川,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至12月。
5. 实验动物科学丛书《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彩色图谱》,秦川,科学出版社,2017年1月。
6. 实验动物科学丛书《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防范和管理》,秦川,科学出版社,2017年1月。
7. 《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等级培训教材》初级卷、中级卷、高级卷,秦川,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
8. 《实验动物学词典》,秦川,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11月。
9. 中国科协项目科普图书《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秦川,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年4月。
10. 《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报告》,秦川,中国科协资助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4月。
11. 《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夏咸柱、秦川、钱军,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
12. 国家级规划教材,八年制教材,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色教育丛书《实验动物学》,秦川,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科研和教学表彰(近五年):
1.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2020年。
2.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人类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019年。
3. 麒麟科学技术奖-首都优秀科技创新奖,2019年。
4.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2018年。
5. 最美科技工作者,2018年。
6.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人类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018年。
7.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基于CRISPR-Cas9的大鼠精确基因编辑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018年。
8. 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2016年。
近五年部分代表性成果:
1. Gao Q, Bao L, Mao H,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for SARS-CoV-2. Science. 2020;369(6499):77-81.
2. Deng W, Bao L, Liu J, et al. Primary exposure to SARS-CoV-2 protects against reinfection in rhesus macaques. Science. 2020;eabc5343.
3. Cao Y, Su B, Guo X, et al.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 Cell. 2020;182(1):73-84.e16.
4. Dai L, Zheng T, Xu K, et al. A Universal Design of Beta coronavirus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MERS, and SARS. Cell. 2020;S0092-8674(20)30812-6.
5. Wang H, Zhang Y, Huang B, et al.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BBIBP-CorV, with potent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Cel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n6]. doi:10.1016/j.cell.2020.06.008
6. Bao L, Deng W, Huang B, et al. 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print, 2020 May 7]. Nature. 2020;10.1038/s41586-020-2312-y.
7. Guo J, Xiong Y, Shi C,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irborn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s during continuous haze events in Beijing:Implications for health care. Environ Int. 2020;139:105721.
8. Guan Q, Zhan L, Liu Z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yrvinium pamoate as an anti-tuberculosis ag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SOSA approach amongst known drugs.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0;9(1):302-312.
9. Bao L, Bi Y, Wong G, et al. Divers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ed virulence ofH7N9 from Wave 5.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19;8(1):94-102.
10. Yang W, Liu Y, Tu Z, et al. CRISPR/Cas9-mediated PINK1 deletion leads to neurodegeneration in rhesus monkeys. Cell Res. 2019;29(4):334-336.
11. Chong H, Xue J, Zhu Y, et al. Monotherapy with a low-dose lipopeptide HIV fusion inhibitor maintains long-term viral suppression in rhesus macaques. PLoS Pathog. 2019;15(2):e1007552.
12. Deng W, Guan G, Xiao C,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observer-based scale assessing aging-related health and functioning in captive rhesus macaques.Aging (Albany NY). 2019;11(17):6892-6903.
13. Chen W, Zhang L, Shi C, Ren G, Kong Q, Qin C.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ippocampal miRNAomes in humans and mice. Epigenomics.2018;10(6):813-828.
14. Zhang L, Wang Y, Xiayu X, et al. Altered GutMicrobiota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is.2017;60(4):1241-1257.
15. Chen Z, Bao L, Chen C, et al. Huma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y Inhibition of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in the Common Marmoset. J Infect Dis. 2017;215(12):1807-1815.
16. Yeung ML, Yao Y, Jia L, et al. MERS coronavirus induces apoptosis in kidney and lung by upregulating Smad7 andFGF2. Nat Microbiol. 2016;1(3):16004.
17. Song N, Zhang L, Chen W, et al. Cyanidin 3-O-β-glucopyranoside activates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and allevi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APP(swe)/PS1(ΔE9) mouse model. Biochim Biophys Acta.2016;1862(9):1786-1800.
18. Liu Y, Snedecor ER, Zhang X, et al.Correction of Hair Shaft Defects through Allele-Specific Silencing of MutantKrt75. J Invest Dermatol. 2016;136(1):45-51.
19. Liu Y,Snedecor ER, Choi YJ, et al. Gorab Is Required for Dermal Condensate Cells toRespond to Hedgehog Signals during Hair Follicle Morphogenesis. J InvestDermatol. 2016;136(2):378-386.
20. Chen W, Xia X, Song N, et al. Cross-Species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in Prefrontal Cortex, Hippocampus and Striatum. PLoS One. 2016;11(10):e0164295.
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于19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57年起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以下简称“院校”),是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院校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我国医学科技教育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教育人才辈出,科研硕果累累,医疗领衔行业,为我国现代科学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之初,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创了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最早的公共卫生实践,取得了“北京猿人研究”“单体麻黄素提取”“黑热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我国抗生素自主研发和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院校培养了包括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等在内的53位医药卫生领域两院院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众多重要医学和卫生机构的建立提供了人才与技术支持。
目前,院校已发展成为拥有19个研究所(院、基地)、6家附属医院、9个学院、106+个院外研发机构,集医教研产防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院校现有两院院士26人、国家杰青4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人,博士生导师1072人、硕士生导师1231人;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8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委托学位授予单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6个A类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8个、省部级实验室31个。院校直属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和皮肤病医院等6家医院,集医院、研究所和教学机构于一体,集合成了闻名于国内外的医疗、教学和研究相互紧密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院校发展进入新百年、新甲子,院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对标、对表,秉承“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新机制,拓展资源”的工作方略,在国内率先实施“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开创卓越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率先实施医学类准聘长聘教职聘任改革,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建设学术咨询委员会及6大学部,持续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以研究院所、研究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单元为主体的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拓展资源,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将院校打造成为国家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先进思想源和强劲动力源,为我国人民健康、医学科学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校为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财政部6所“小规模特色高校”的试点学校之一,研究生教育经费充足。
学费收费标准:博士10000元/学年,硕士8000元/学年,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致。直博生的第一阶段博士预备期按硕士生标准收费,转入博士阶段培养后后按博士生标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