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1986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87-1990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1990年回协和基础所工作,1991年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与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IAPH)共同主席,2019年连任。现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北京市科协名誉主席。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项。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课题组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心血管973项目和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医学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组成部分。
在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发现β珠蛋白基因簇红系增强子HS2及其关键位点,建立BAC介导的α/β珠蛋白基因簇转基因动物模型,发现α-基因簇活性染色质构象(ACH)中珠蛋白基因与看家基因共用转录工厂,发现β基因簇MAR间协同染色质高级构象,发现马利兰可显著增强贫血恒河猴与地贫患儿的胎儿型珠蛋白表达,用杂合寡核苷酸实现了β基因的定点修复,并提出复制叉渗漏寡核苷酸掺入假说等。
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建立ApoAI/CIII/AIV载脂蛋白基因簇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发现ApoCIII增强子的调控机制;发现对氧磷酶(PON)基因簇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稳定斑块;发现内皮特异的III类去乙酰化酶Sirt1能降低ApoE敲除鼠的动脉粥样硬化,能量限制升高Sirt1的表达,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严重程度,而衰老抑制Sirt1的表达,促进主动脉瘤的发生;发现Sirt2抑制衰老相关的心肌肥厚;发现Sirt4通过Sirt3促进心肌肥厚的发生;发现Sirt6通过降低NKG2D配体表达抑制ApoE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稳定斑块;发现Echs1基因对于组蛋白巴豆酰化和心肌肥厚的影响;阐述氧化应激对于CLOCK修饰和生物节律的调控作用。探讨重大疾病的共性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在Cell Systems杂志发表综述阐述衰老四层的作用机制。
以上工作在PNAS, Nature Cell Biology; Circu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Circulation Research等杂志发表。共发表SCI论文200多篇,被引用上万次。
以人为本 以诚相见
和而不同 为而不争
理当超前 务必思后
继承发展 开拓创新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