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何建国
浏览量:2273   转发量:21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阜外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
  • 邮箱 : hejianguofw@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8839806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何建国,男,1962年7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国家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PI。

现担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人口与健康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编委、《Pulmonary Circulation》编委、《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编委、国际肺血管病研究院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及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岸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转化医学分会理事。曾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阜外医院分委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医学前言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编委。

 从事心血管病内科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39年余。熟练掌握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及右心疾病与右心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能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国际发展动态。曾担任本院内科系统多个病区(包括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主管工作及肺血管病专业病区的医疗主任工作,无论是诊断正确率、抢救成功率、好转治愈率还是病床周转率和使用率,以及单病种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危重和疑难心血管病有良好的思路和分析、理解及处理能力。承担肺血管病专业病区中心主任查房和内科主任联合查房工作,为提高和保证医疗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曾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第四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学科发展方向,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了一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专业课《肺血管病学》并承担授课任务。承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专业课暨本院内科进修医师课《心血管内科学》的部分授课内容。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肺血管病学进展学习班》授课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贡献突出,于2015年被授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和地方财政资助的科学研究17项,包括: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和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6项省部级科学基金和3项院校级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中国地区PI承担了9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参与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课题的研究。

截至2023年,发表论文共计174篇。其中,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7篇,署名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6篇。

主编主审了《肺血管病学》、《肺循环结构、功能与疾病》、《肺血管疾病专家解读240问》、《肺动脉高压与肺栓塞健康教育手册》、《肺血管病》等专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第一通讯作者。受卫生部委托编写《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治临床路径》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5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右心疾病与右心衰竭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项目组依托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是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也是教育部重点学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肺血管病临床与科研基地,设有肺血管病专业病区、专业门诊、睡眠监测室、心肺运动室等拥有先进的临床和科研设备等支撑条件,包括国际一流的诊疗设备、基础实验室设备、实验动物中心和生物样本中心等,技术力量雄厚。项目组目前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生4人,硕士生1人,博后1人。


项目情况

(一)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以下17项课题:

1.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16年-2020年)

    慢阻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诊治技术研究 (546万,国家级项目)

2.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11年-2015年)

    肺循环疾病及其心功能的研究 (339万,国家级项目)

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06年-2010年)

    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 (400万,国家级项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2021年)

    转胶蛋白Transgelin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6万,国家级项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2019年)

    糖代谢在线粒体异常导致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30万,国家级项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2015年)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性质及可逆性的病理机制研究 (60万,国家级项目)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年至2003年)

   心肌细胞增殖及IGF-1系统在心力衰竭发生与逆转中的作用 (18万,国家级项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年至2000年)

   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在心力衰竭发生与逆转中的作用 (11万,国家级项目)

9.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公益应用类)(2016年-2019年)

    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右室室壁运动不同步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的影响 (15万,省部级项目)

10.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研发公关类)(2010年-2012年)

    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 (20万,省部级项目)

11. 首都医学发展科学基金联合攻关项目课题(2006年-2009年)

    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70万,省部级项目)

1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年-2009年)

    肺小动脉缝隙连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万,省部级项目)

13.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年-2008年)

    心肌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和调控及其在心衰发生与逆转中的作用 (6万,省部级项目)

14. 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1996年至1998年)

   黄芪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2万,省部级项目)

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7年至2020年)

    炎性肺损伤和修复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肺循环障碍在肺损伤和修复中的机理及预后预测研究 (160万,院校重大项目)

16. Chinese Medical Boarding , U.S.A(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科学基金项目(1995年至1997年)

     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氧化氮治疗方法规范化、长期效果及毒副作用的研究 (4.3万,院校级项目)

1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学基金项目(1996年至1998年)

    肺循环心功能测定评价左心舒张功能的研究 (1.1万,院校级项目)

 

(二)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参与以下1项课题的研究

1. 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课题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课题(2019M650574)

  《CYLD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研究》(8万,国家级课题)

 

(三)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以下八项课题的研究

1.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七,负责人:王辰)

     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

2.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九,负责人:徐永健)

     COPD早期筛查人群综合干预的研究

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二,负责人:程显声)

     肺栓塞早期诊断与防治的研究

4.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五,负责人:刘汉英)

     发展新的优化的无创伤定量化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技术

5.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四,负责人:刘汉英)

     肺动脉高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6.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十五,负责人:程显声)

     闭塞性肺血管病基础、临床研究及计算机专家系统

7.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排名第二,负责人:程显声)

     一氧化氮吸入方法规范化、效果和毒副作用的研究

8.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排名第二,负责人:程显声)

    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复欣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

 

(四)作为中国PI承担9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1.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静脉注射铁剂对伴有铁缺乏的IPAH患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有何影响”(负责人:何建国)

2. 多中心、多国家研究,以评估症状性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口服BAY 63-2521 (1mg, 1.5mg, 2 mg, 或 2.5mg t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atent-1研究 (负责人:何建国)

3. 长期延续、多中心、多国家研究,以评估症状性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口服BAY 63-2521 (1mg, 1.5mg, 2mg, 或 2.5mg t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atent-2研究 (负责人:何建国)

4. 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研究,以证明ACT-293987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C-065A302/GRIPHON(负责人:何建国)

5. 长期单组开放性研究,以评估ACT-293987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065A303/GRIPHON OL(负责人:何建国)

6. 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7. AC-055-305的长期、单臂、开放标签延长期研究以评估macitentan 在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8. 一项评估macitanten用于艾森曼格综合症对运动耐量的影响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平行组III期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9. 在中国接受利奥西呱(安吉奥®)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进行的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登记性上市后安全性研究(EXPERT中国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一)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以下17项课题:

1.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16年-2020年)

    慢阻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诊治技术研究 (546万,国家级项目)

2.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11年-2015年)

    肺循环疾病及其心功能的研究 (339万,国家级项目)

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06年-2010年)

    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 (400万,国家级项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2021年)

    转胶蛋白Transgelin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6万,国家级项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2019年)

    糖代谢在线粒体异常导致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30万,国家级项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2015年)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性质及可逆性的病理机制研究 (60万,国家级项目)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年至2003年)

   心肌细胞增殖及IGF-1系统在心力衰竭发生与逆转中的作用 (18万,国家级项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年至2000年)

   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在心力衰竭发生与逆转中的作用 (11万,国家级项目)

9.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公益应用类)(2016年-2019年)

    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右室室壁运动不同步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的影响 (15万,省部级项目)

10.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研发公关类)(2010年-2012年)

    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 (20万,省部级项目)

11. 首都医学发展科学基金联合攻关项目课题(2006年-2009年)

    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70万,省部级项目)

1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年-2009年)

    肺小动脉缝隙连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万,省部级项目)

13.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年-2008年)

    心肌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和调控及其在心衰发生与逆转中的作用 (6万,省部级项目)

14. 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1996年至1998年)

   黄芪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2万,省部级项目)

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7年至2020年)

    炎性肺损伤和修复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肺循环障碍在肺损伤和修复中的机理及预后预测研究 (160万,院校重大项目)

16. Chinese Medical Boarding , U.S.A(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科学基金项目(1995年至1997年)

     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氧化氮治疗方法规范化、长期效果及毒副作用的研究 (4.3万,院校级项目)

17.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学基金项目(1996年至1998年)

    肺循环心功能测定评价左心舒张功能的研究 (1.1万,院校级项目)


(二)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参与以下1项课题的研究

1. 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课题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课题(2019M650574)

  《CYLD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研究》(8万,国家级课题)

 

(三)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以下八项课题的研究

1.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七,负责人:王辰)

     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

2.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九,负责人:徐永健)

     COPD早期筛查人群综合干预的研究

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二,负责人:程显声)

     肺栓塞早期诊断与防治的研究

4.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五,负责人:刘汉英)

     发展新的优化的无创伤定量化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技术

5.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四,负责人:刘汉英)

     肺动脉高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6.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十五,负责人:程显声)

     闭塞性肺血管病基础、临床研究及计算机专家系统

7.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排名第二,负责人:程显声)

     一氧化氮吸入方法规范化、效果和毒副作用的研究

8.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排名第二,负责人:程显声)

    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复欣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

 

(四)作为中国PI承担9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1.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静脉注射铁剂对伴有铁缺乏的IPAH患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有何影响”(负责人:何建国)

2. 多中心、多国家研究,以评估症状性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口服BAY 63-2521 (1mg, 1.5mg, 2 mg, 或 2.5mg t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atent-1研究 (负责人:何建国)

3. 长期延续、多中心、多国家研究,以评估症状性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口服BAY 63-2521 (1mg, 1.5mg, 2mg, 或 2.5mg t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atent-2研究 (负责人:何建国)

4. 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研究,以证明ACT-293987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C-065A302/GRIPHON(负责人:何建国)

5. 长期单组开放性研究,以评估ACT-293987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065A303/GRIPHON OL(负责人:何建国)

6. 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7. AC-055-305的长期、单臂、开放标签延长期研究以评估macitentan 在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8. 一项评估macitanten用于艾森曼格综合症对运动耐量的影响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平行组III期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9. 在中国接受利奥西呱(安吉奥®)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进行的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登记性上市后安全性研究(EXPERT中国研究)(负责人:何建国)


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到目前为止,发表论文共计174篇。其中,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7篇,署名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6篇。

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如下:

1. Qian Y, Quan R, Chen X, et al. Characteristics, long-term survival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ediatr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Insights from a nationa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gistry. Chest. 2023. 163(6):1531-1542. doi: 10.1016/j.chest.2022.11.038

2. Qian Y, Quan R, Chen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long-term survival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with thyroid dysfunction. ERJ Open Res. 2023;9(6):00495-2023. doi: 10.1183/23120541.00495-2023

3. Lin Y, Pang L, Huang S, Shen J, Wu W, Tang F, Su W, Zhu X, Sun J, Quan R, Yang T, Han H, He J. 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3-Ye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Left Heart Failur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Registry Study. Cardiology. 2023;148(2):161-172. doi: 10.1159/000530206.

4. Xie F, Quan R, Zhang G, Tian H, Chen Y, Yu Z, Zhang C, Liu Y, Zhu X, Wu W, Zhu X, Yang Z, Gu Q, Xiong C, Han H, Cheng Y, He J, Wu Y.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s and survival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na: Insights from a nationa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gistry.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2023 Feb 25:S1053-2498(23)01548-6. doi: 10.1016/j.healun.2023.02.1494.

5. Chen X, Quan R, Qian Y, Yang Z, Yu Z, Zhang C, Yang Y, Zhang G, Shen J, Wang Q, Gu Q, Xiong C, Jing X, Han H, He J. 10-year survival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insights from a multicenter PAH registry. Rheumatology (Oxford). 2023 Mar 13:kead103.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d103.

6. Qian Y, Quan R, Chen X, Gu Q, Xiong C, Han H, Zhang G, Chen Y, Yu Z, Tian H, Liu Y, Zhu X, Li S, Zhang C, He J. Characteristics, long-term survival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ediatr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Insights from a nationa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gistry. Chest. 2022 Dec 2:S0012-3692(22)04208-8. doi: 10.1016/j.chest.2022.11.038.

7. Lin Y, Pang L, Huang S,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survival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left heart failur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9:908215. Published 2022 Aug 2. doi:10.3389/fcvm.2022.908215  IF 5.846 Q2

8. Lin Y, Pang L, Huang S, et al. Impact of borderlin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left heart failure on mortality in a multicenter registry study: A 3-year survivorship analysis.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9:983803. Published 2022 Aug 12. doi:10.3389/fcvm.2022.983803  IF 5.846 Q2

9. Zhou JJ, Yang J, Li L, et al. Transgelin exacerbates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 dysfunction in shunt-rel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ul 15]. ESC Heart Fail. 2022;10.1002/ehf2.14080. doi:10.1002/ehf2.14080   IF 3.612 Q2

10. Huang L, Pang L, Gu Q, Yang T, Li W, Quan R, Su W, Wu W, Tang F, Zhu X, Shen J, Sun J, Shan G, Xiong C, Huang S, He J.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survival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 among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national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egistry study in China. Chin Med J (Engl). 2022 Aug 5;135(15):1837-1845.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2112.

11. Quan R, Chen X, Yang T, Li W, Qian Y, Lin Y, Xiong C, Shan G, Gu Q, He J. Incorporation of noninvasive assessments in risk prediction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ulm Circ. 2022 Oct 1;12(4):e12158. doi: 10.1002/pul2.12158.

12. Quan R, Zhang G, Yu Z, et al. Characteristics, goal-oriented treatments and survival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Insights from a national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registry. Respirology. 2022;27(7):517-528. doi:10.1111/resp.14247   IF 6.424 Q1

13. Quan R, Huang S, Pang L, et al. Risk prediction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cremental prognostic value of pulmonary hemodynamics.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22;22(1):56. doi:10.1186/s12872-022-02492-1   IF 2.298 Q3

14. Quan R, Yang Y, Yang Z, et al. Risk prediction in medically treated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MC Pulm Med. 2021 Apr 20;21(1):128. doi: 10.1186/s12890-021-01495-6.  IF 3.317 Q2

15. Zhou JJ, Li H, Li L, Li Y, Wang PH, Meng XM, He JG. CYLD mediates 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 dysfunction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dol: 10.1002/jcp.30298.  IF 6.384 Q2

16. Li W, Yang T, Quan RL, Chen XX, An J, Zhao ZH, Liu ZH, Xiong CM, He JG, Gu Q.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reverse righ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and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Radiol. 2020 Nov 17. doi: 10.1007/s00330-020-07481-6. Epub ahead of print.  IF 5.315 Q1

17. Zhou JJ, Li H, Qian YL, Quan RL, Chen XX, Li L, Li Y, Wang PH, Meng XM, Jing XL, He JG. Nestin represents a potential marker of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J Mol Cell Cardiol. 2020 Sep 18;149:41-53. doi: 10.1016/j.yjmcc.2020.09.005. IF 5 Q2

18. Huang L, Li W, Yang T, Xiong C, Ni X, Gu Q, He J. Association between splenectomy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ulm Circ. 2020 Mar 31;10(1):2045894019895426. doi: 10.1177/2045894019895426.  IF 3.017 Q3

19. Quan R, Huang L, Yang T, Li W, Gu Q, Xiong C, He J. Prognostic value of hemodynamics and comorbidities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advanced heart failure. Heart & lung :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20;49(2):158-64. IF 2.21 Q2

20. Deng L, Quan R, Yang Y,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pirology. 2021;26(2):196-203. doi:10.1111/resp.13947 IF 6.424 Q1


(二)编写专著

主编主审了以下科技专著:

1. 何建国主编,《肺血管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7年第一版,北京。

2. 王乐民、何建国主编,《肺循环结构、功能与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一版,北京。

3. 何建国,柳志红主编,《肺血管疾病专家解读240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第一版,北京。

4. 顾晴、罗勤编,何建国、柳志红审,《肺动脉高压与肺栓塞健康教育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一版,北京。

5. 熊长明主编,程显声、何建国、柳志红主审,《肺血管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北京。


(三)获奖情况

获各种奖励共11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13年

     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   

2.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16年

     重症肺动脉高压救治的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3.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13年

     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

4.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16年

     重症肺动脉高压救治的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第一完成者        1998年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6.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六完成者         2004年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7.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六完成         2004年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第四完成者         1991年

     超声Doppler方法测定肺动脉高压技术的改进及新技术应用的研究

9.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奖三等奖   第二完成者         1995年

     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急性作用

10.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疗成就奖三等奖  第五完成者         1998年

       电子束CT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第十五完成者        1992年

       闭塞性肺血管病基础、临床研究及计算机专家系统


学生信息
学术型博士
专业学位博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