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赵方辉
浏览量:8551   转发量:39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肿瘤医院
  • 所属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邮箱 : zhaofangh@cicams.ac.cn
  • 工作电话 : 010-8778890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赵方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协和特聘教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肿瘤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国家癌症研究所(NIH/NCI)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任高级访问科学家。2021年荣获教育部思政课程教学名师,2019年被授予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杰出教授,2015 年荣获 WHO/IARC高级科学家奖。现任WHO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工作组专家; Lancet SIGHT Commission委员;亚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及肿瘤研究大会(AOGIN)副主席;亚太癌症预防组织(APOCP)教育委员会主席;APEC宫颈癌防治组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宫颈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免疫规划HPV疫苗技术工作组副组长;国家健康科普首批专家成员等国内外学术兼职。

        长期致力于肿瘤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研究成果在肿瘤防治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人群应用领域处于国内/国际领先地位。先后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会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公开竞标项目、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合作项目、医科院创新工程重点专项等科研项目。发表科学论文180余篇,包括The Lancet, Lancet Oncol,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JNCI 等国际知名杂志,影响因子累计391.295,SCI他引达 894次。参与编写《宫颈癌筛查及临床处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子宫颈病变的诊治要点》及多部世界卫生组织(WHO)宫颈癌防治指南的编写和制定。学术成绩对宫颈癌病因学、筛查及人群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用价值,并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奖。指导博士生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10名。培养博士研究生有2名连续蝉联2020年首届和2021年第二届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毕业生最高校长奖;3名学生获北京市级优秀毕业生;1名学生获中英联合研究创新基金博士生交流项目(牛顿基金);5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开展交流学习;3名博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创新基金。此外,作为美国Fogarty和Fulbright项目和芝加哥大学暑期交流项目的导师,近10年来指导了14名博士研究生和17名芝加哥大学本科生在中国的学习。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肿瘤流行病学,人群防治与健康促进,统计分析与模型预测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介绍

        目前由赵方辉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室长期致力于我国常见肿瘤的病因、流行病学、预防、早诊早治和综合防控策略研究。本研究室建于1976年,2002年获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并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流行病学学科之一;2003年建立流行病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成为美国NIH Fogarty国际交流临床研究学者和美国国务院Fulbright预防医学研究学者培训站;2015年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暑期交流项目 “D&A China Bridge Fellowship Program ” 培训站点;2018年成为首批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截至2020年6月,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有教学和科研人员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乔友林、赵方辉。硕士生导师2人:陈汶、范金虎。国际客座教授3名,特聘专家7名。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立足在肿瘤高发现场开展工作,建立了多个闻名中外的人群长期随访队列及生物样品库,包括国内首个长达20年的宫颈癌筛查队列、随机双盲的食管癌营养干预队列研究、云南锡矿工人肺癌研究队列等。率先在大样本横断面和前瞻性队列中开展肿瘤病因、筛查和防治等系列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肿瘤防治方法和策略。自2008年起,科室承担了进口二价、四价及九价HPV预防性疫苗的实验室和临床终点评估工作,并于2012年开展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防性HPV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促使我国成为全球继美英后第三个成功研发生产HPV疫苗的国家。与此同时,科室建成了WHO认证的HPV检测参比实验室,配备有从标本分样、DNA提取、PCR扩增到HPV基因分型等的严格功能分区,并具有MagNaPure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Thero 酶标仪、全自动INNO-LiPA(线性反向探针杂交仪)、BD 流式细胞仪等国际先进设备。

        多年来,科室注重增强国际影响力,与国际癌症防控机构和国内众多医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以服务全球卫生需求。从1982年起科室即正式开展国际对外协作项目,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NIH/NCI)、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国际知名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癌症防空机构保持长期合作与密切交流。此外,积极参与并基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及肿瘤研究大会(AOGIN)、亚太癌症预防组织(APOCP)等国际众多学术组织及平台逐步扩大团队对外学术影响力,并长期开展肿瘤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近20年来研究室承担国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10余篇,为我国癌症防控提供了大量可靠证据和现场实践经验,学术水平及影响力在国内外都处于一流地位。

        科室建立40多年迄今已培养来自国内外院校学生160余名,包括博士、硕士和学士,本部、联合培养以及国际院校的暑期实习生,学生培养取得突出成绩。历届培养学生曾荣获全国优博、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奖、优秀学生校长奖、国家级奖学金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基金等。研究生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如国际人乳头瘤病毒大会(IPVC)、亚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及肿瘤研究大会(AOGIN)、欧洲生殖道感染及肿瘤研究大会(EUROGIN)、全球癌症研究年会、全国癌症流行病与病因学大会报告等,并获得亚太地区癌症预防组织国际大会青年学者奖以及全国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论坛优秀报告奖等奖项。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肿瘤医院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公开竞标项目(CMB-OC)、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合作项目、医科院创新工程重点专项等。    


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宫颈癌精准筛查技术的研发评价和综合防控策略的探讨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国HIV流行区宫颈癌筛查的HIV/HPV即时共诊断技术研究

    3.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HPV疫苗人群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4.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国际合作项目,以超声为基础的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队列研究

    5.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卫生政策与体系科学公开竞标项目,适合我国资源匮乏地区宫颈癌筛查和管理模式研究

    6.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宫颈癌危险人群筛查防控成熟适宜技术的推广和评价

    4.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潜力培育计划项目,早期分子标志物预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转归的作用研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国HIV流行区宫颈癌筛查的HIV/HPV即时共诊断技术研究

    6.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国际合作项目,冷凝疗法预防宫颈肿瘤的可接受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7.研究者发起项目,男性外生殖器、会阴/肛周、肛门 HPV 感染及不同采样方法比较研究

    8.研究者发起项目,中国一般人群口腔HPV感染和男性肛门生殖器 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9.研究者发起项目,中国HPV感染相关非宫颈部位肿瘤的疾病负担及趋势分析:一项人群为基础的研究


近5年承担临床试验:

    1.一项3期随机、双盲,以安慰剂作为对照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价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V503)在20至45岁中国男性中的保护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2.重组九价人乳头瘤病毒(6/11/16/18/31/33/45/52/58型)疫苗(大肠埃希菌)在中国18-45岁健康男性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免疫原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3.中国女性人群接种HPV四价疫苗的长期效果评估:一项3期、双盲、随机对照V501-041研究的10年和15年随访研究

    4.一项III期随机、双盲研究,以4价HPV疫苗(佳达修)作为对照,旨在评价9价HPV疫苗(V503)在20~45岁中国女性中的保护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V503-023)

    5.HPV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准确性验证及针对ASCUS人群分流、联合筛查和初筛用途的多中心临床验证研究


重要获奖

一、主要科研学术奖励情况

2020年 APEC健康女性·健康经济研究最高奖(1/1)

2015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8)

2014年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8)

2014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6)

2014年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2/7)

2014年 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10)

2013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10)

2013年 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8)

2012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10)

2012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10)


二、人才奖励

2021年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2022年 中国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0年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先进理事

2019年 南非Stellenbosch大学杰出教授

2018年 第二届“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

2018年 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青年导师

2017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端科技人才”

2016年 WHO/IARC“50 for 50”  未来癌症研究领导者

2015年 WHO/IARC高级访问科学家

2015年 协和特聘教授

201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

2013年 教育部全国优博


代表性成果

一、发表论文

致力于肿瘤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发表文章18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391.295,SCI他引达894次。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如下:

1. Xia CF, Xu XQ, Zhao XL, Hu S, Qiao YL, Zhang Y, Hutubessy R, Basu P, Broutet N, Jit M, Zhao FH.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eliminating cervical cancer through a tailored optimal pathway: a modeling study. BMC Med. 2021 Mar 3;19(1):62.

2. Zhao FH, Qiao YL.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in China:a key to cancer control. Lancet. 2019 Mar 9;393(10175):969-970.

3. Zhao FH, Lin MJ, Chen F, Hu SY, Zhang R, Belinson JL, SellorsJW, Franceschi S, Qiao YL, Castle P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Group in China. Performance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testing as a primary screenfor cervical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17population-based studies from China. Lancet Oncol. 2010Dec;11(12):1160-71.

4. Xia CF, Hu SY, Xu XQ, Zhao XL, Qiao YL, Broutet N, Canfell K, Hutubessy R, Zhao FH. Projections up to 2100 and a budget optimisation strategy towards cervical cancer elimination i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9 Sep;4(9):e462-e472. 

5. Zhao FH, Lewkowitz AK, ChenF, Lin MJ, Hu SY, Zhang X, Pan QJ, Ma JF, Niyazi M, Li CQ, Li SM, Smith JS,Belinson JL, Qiao YL, Castle PE. Pooled analysis of a self-sampling HPV DNATest as a cervical cancer primary screening method. J Natl Cancer Inst.    2012Feb 8;104(3):178-88.

6. Zhang SK, Zhao FH. Commenton "Will HPV vaccination prevent cervical cancer". BMC Med.2020 Apr 27;18(1):115.

7. Rezhake R, Chen F, Hu SY, Zhao XL, Zhang X, Cao J, Qiao YL, Zhao FH, Arbyn M. Triage options to manage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positivewomen: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rural China. Int JCancer. 2020 Apr 5.

8. Dong L, Zhang L, Hu SY, Feng RM, Zhao XL, Zhang Q, Pan QJ, Zhang X, QiaoYL, Zhao FH. Risk stratification ofHPV 16 DNA methylation combined with E6 oncoprotein in cervical cancerscreening: a 1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 Epigenetics. 2020    May 7;12(1):62.

9. Zhao XL, Xu XQ, Duan XZ, Rezhake R, Hu SY, Wang Y, Xia CF, Zhang X, Qiao YL,Sankaranarayanan R, Zhao FH, Basu P.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HPV tests and triagingstrategies using self-samples and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thermal ablation in'colposcopy and treat' approach: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rural China. IntJ Cancer. 2020 Sep 1;147(5):1275- 1285. 9.

10. Zhao XL, Zhao S, Hu SY, Zhao K, Zhang Q, Zhang X, Pan QJ, Zhao FH.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Load in Predicting the Long-term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A 15-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China.J Infect Dis. 2019 Jan 7;219(2):215-222.

11. Hu SY, Rezhake R, Chen F, Zhang X, Pan QJ, Ma JF, Qiao YL, Zhao FH.Outcomes in women with biopsy-confirme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rade 1 or normal cervix and related cofactors: A 15-year population-basedcohort study from China. Gynecol Oncol. 2020 Mar;156(3):616-623.

 

二、参编教材、专著及指南

1. 肿瘤学概论(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

 2. 肿瘤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

 3. 宫颈癌筛查及临床处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子宫颈癌-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6. Cancer: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Third Edition (Volume 3),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World Bank 

 7. 子宫颈病变的诊治要点(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

 8. 预防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

 9. 肿瘤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

10. WHO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 to prevent cervical cance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1. WHO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hermal ablation for cervical pre-cancer lesion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文件上传中...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