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夏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大医学院)医疗系,同年9月被分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后更名为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学系工作至今,先后任实习研究员、助研、副研和研究员。1982-84和1988-89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以及芝加哥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进修二年和一年。1994-1999年期间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曾任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学系主任;曾任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成员和生物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以及科技部973计划顾问组成员。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20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tRNA等化学结构研究,80年代起承担过国家“攻关”、“863计划”等课题,开展了核酸工具酶、细胞因子和疟疾抗原等基因工程研究,并在基因剪切工具—限制性内切酶方面做了较系统研究。90年代初以来主要从事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功能研究,曾担任过国家攀登计划B项《人类疾病基因控制工程基础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并曾共同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基因组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研究》、973计划《疾病基因组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项目。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中国1%任务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组建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推动了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作为总体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协调国家“十五”科技重大专项《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项目的实施。2008年后作为囯家973计划顾问组成员和健康领域召集人,与领域其他成员一起组织和参与健康领域的规划、项目组织实施等工作。
首次发现了八核苷高识别特性限制酶SfiI,并与他人合作鉴定出第二种八核苷酸酶NotI的识别特异性,研究DNA大片段的稀有剪切技术;发现了NlaIII,NlaIV,NslI等新酶。自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核酸结构与功能研究,九十年代中期起主要研究哺乳动物脑发育相关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非编码RNA的功能探究。另外,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1%工作任务。累计发表SCI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甲等奖一次、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次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次。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