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李莉
浏览量:7407   转发量:28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研究员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药物研究所
  • 所属专业: 药学  、 药理学
  • 邮箱 : lili@imm.ac.cn
  • 工作电话 : 010-63165313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李莉,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毕业。2009.8-至今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药物靶点研究与新药筛选”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心脑血管和神经疾病及血管功能调节等分子相关靶点的发现和确证、药物筛选模型建立及筛选、活性化合物评价及机制研究等工作。2018.9-2019.9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亨利福特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部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项课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专项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申请国家专利8项(授权4项),以第一作者在CirculationResearch、Hypertension等国际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9.489,单篇最高他引次数超过150。获“第十一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专委会委员及青委常委,北京药理学会心脑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任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联系方式:Email: lili@imm.ac.cn Tel010-63165313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心脑血管和神经药理学及新药发现,基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药靶确证及新药发现,神经修复相关脑卒中及多发性硬化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心脑血管作用及机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项目情况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部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项课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药物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部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项课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

发表论著,专利等:

已发表文章4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参编专著8部;申请专利8项,授权4项。


近年第一/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


1. Shen YJ#, Yang R#, Zhou R, Lu WD, Li L*,Niu ZR, Chen M, Wang JH, Wang YH, Fang LH*, Du GH*,Xiaoxuming Decoction Regulates Vascular Function by Modulating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 Molecular Docking Study, BioMed ResearchInternational. 2021, 5575443, https://doi.org/10.1155/2021/5575443.

2. Shen YJ, Zhang BY, Pang XC, Yang R, Chen M, Zhao JY, Wang JH, Wang Z,Yu ZR, Wang YH, Li L*, Liu AL*, Du GH*.Network pharmacology-based analysis of Xiao-Xu-Ming Decoction on the Treatmentof Alzheimer's Disease. Front. Pharmacol. 2020, 11:595254.

3. Li L#, Li RW#, Zacharek A, Wang FJ,Landschoot-Ward J, Chopp M, Chen JL, Cui X*. ABCA1/ApoE/HDLSignaling Pathway Facilitates Myelination and Oligodendrogenesis after Stroke.Int J Mol Sci. 2020, 21(12):E4369.

4. Gao P#*, Li L#, Wei X, Wang M, Hong Y, Wu H, ShenY, Ma T, Wei X, Zhang Q, Fang X, Wang L, Yan Z, Du GH, Zheng H, Yang G, Liu D,Zhu Z*. Activation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Vanilloid4 by DPP-4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 Vildagliptin Protects AgainstDiabetic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Hypertension. 2020, 75(1):150-162.

5. Li L, Pang XB, Chen BN, Gao L, Wang L, Wang SB, Wang SB, Liu DP, Du GH*.Pinocembrin inhibits angiotensin II-induced vasoconstriction via suppression ofthe increase of [Ca2+]i and ERK1/2 activation throughblocking AT1R in the rat aorta.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Communications, 2013, 435(1):69-75.

6. Li L, Yang HG, Yuan TY, Zhao Y, Du GH*. Rho kinaseinhibition activity of pinocembrin in rat aortic rings contracted byangiotensin II.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3, 11(3):258-263.

7. Li L#, Zhang HN#, Chen HZ#, Gao P, Zhu LH, Li HL, Lv X, Zhang QJ, Zhang R,Wang Z, She ZG, Zhang R, Wei YS, Du GH, Liu DP*, Liang CC. SIRT1acts as a modulator of neointima formation following vascular injury in mice.Circulation Research, 2011, 108:1180-1189.

8. Li L, Gao P, Zhang HN, Chen HZ, Zheng W, Lv X, Xu TT, Wei YS, Liu DP*,Liang CC. SIRT1 inhibits angiotensin II-induc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hypertrophy.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2011, 43: 103–109.

9.    申艳佳,杨冉,陈渺,王金华,张莉,李莉*,杜冠华*。HDAC抑制剂调控免疫细胞功能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 36(11):1481-1486.

10.  陈渺,申艳佳,杨冉,宋俊科,李莉*,杜冠华*。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修复治疗研究进展. 药学学报,2020, 55(10): 2306 −2313。

11.  杨冉,申艳佳,陈渺,张雯,孔令雷,李莉*,杜冠华*。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脑缺血后神经修复。中国新药杂志,2020, 29(22): 2576 −2579。

12. 卢文丹,李莉*,申艳佳,周睿,杨冉,庞晓丛,杜冠华*. 基于血管舒缩相关GPCR靶点的小续命汤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23):4698-4708.

13. 李莉,郭晶,袁天翊,陈柏年,方莲花,宫丽丽,杜冠华*,Rho激酶抑制剂DL0805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 29(10):1355-1359。

14. Li L#, Gao P#, Chen HZ, Zhang ZQ, Xu TT, Jia YY, Zhang HN, Du GH, Liu DP*.Up-regulation of Fas Ligand Expression by Sirtuin 1 in both Flow-restrictedVessels and Serum-stimulat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Chinese MedicalSciences Journal, 2013, 28(2):65-71.

15. 李莉,袁天翊,杨海光,许焕丽,王乐,阎雨,杜冠华*,ERK1/2及JNK参与DL0805抑制血管紧张素II引起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3, 33(6): 699-703。

16. 李莉,袁天翊,郭晶,方莲花,杨海光,张莉,杜冠华* DL0805抑制血管紧张素通过Ca2+依赖和非Ca2+依赖途径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3): 398-403

 

参编专著:

1. 《实验药理学(第2版)》,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出版。

2. 《Natural small molecule drugs from plants》,编者,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Pte Ltd. and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9 publish.

3. 《中药材「毒」古今研究概评》,编委,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年出版。

4. 《天然小分子药物-源自于植物的小分子药物》,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

5. 《古德曼·吉尔曼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译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6.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5》,编者,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7. 《丹参的化学、药理与临床应用(全英文版)》,编者,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

8.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四版)》,编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

 

专利(授权):

1. C20位差向异构化盐霉素及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ZL201610922564.X),吴松,杜冠华,张文轩,何国荣,李莉,2021年4月20日授权。

2. 巴西木素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ZL201310204453.1),方莲花,杜冠华,郭晶,武玉洁,李莉,王守宝,2019年7月2日授权。

3. 一个异黄酮衍生物的多靶点作用及其改善学习记忆用途(ZL201310113150.9),杜冠华,吴松,刘艾林,周丹,王冬梅,冯章英,李莉,刘前,2019年1月1日授权。

4. 褐孔菌内酯、其制法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应用(ZL201410132369.8),陈若芸,方莲花,刘超,杜冠华,康洁,武玉洁,王洪庆,李莉,孙岚,李保明,201911日授权。


获奖:

李莉,SIRT1调控小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012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