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1984年中山医学院毕业,199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在美国Indiana大学医学院内科临床药理室进修学习临床药理;2002年至2005年在美国Ohio州立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2001年取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5名,指导带教/辅导博士研究生18名,在读研究生3名。
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正规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培训,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和严谨、清晰的临床思维,善于总结病例特点、从中发现线索、抓住重点,提出自己独道的诊疗见解,并不断总结经验。善于结合临床问题选择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工作,使科研真正为临床实践服务。对胃肠动力和功能性疾病有很深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负责的课题有“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规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肠神经系统在功能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863计划课题“干预胃肠疾病的特殊膳食食品研制与多中心功能医学循证关键技术研发”、国家科技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美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学标志物的异同”等。
曾在美国著名的肠神经研究实验室Ohio州立大学医学院生理和细胞生物系肠神经实验室学习、从事肠神经形态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工作,回国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肠神经的免疫组织荧光研究方法和肠道分泌功能等研究方法,并对肠神经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发病中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将肠神经的功能和改变与临床胃肠动力和功能性疾病相结合,研究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对寻求积极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自身免疫性神经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还负责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植入式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积极参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生的教学。她热爱教学工作,严格要求和严谨施教是她的风格。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4次获得院校优秀临床带教奖。
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马基金会董事和国际联络委员会委员等,是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胃肠动力团队主要由1位资深专家顾问、3位主任医师、1位副主任医师、1位副主任技师和2位主治医师组成,团队依托消化内科丰富的教师和专业人才资源、医疗教学和科研资源,设有胃肠动力中心;医院医学研究中心青年研究骨干、病理科专家、放射科技术骨干参加团队的科研工作,团队与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基本外科等学科和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臧玉峰教授团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路明教授和胡春华副教授团队有良好合作关系。
肠易激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肠-脑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课题是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肠神经元抗体在体外可导致神经元和神经细胞凋亡损伤、自噬机制参与其中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导致肠神经元和脑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为验证肠-脑互动异常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组织形态学-功能改变的第一手证据。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 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9YFC0118505,植入式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2019-12至2020-12,44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1970476,抗肠神经元抗体导致贲门失弛缓症肠神经元损伤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2020-01至2023-12,55万元,在研,参加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1870379,肠易激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肠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2019-01至2022-12,58万元,在研,主持
(4)北京协和医院沉淀科研项目,疑难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性疾病规范化诊治,2020-02至2022-12,26.6万元,在研,主持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论著48篇、综述和述评等62篇;主编/主译专著:7本,共398.7万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排名第4)、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排名第4)。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