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赵宇
浏览量:5762   转发量:75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 外科学
  • 邮箱 : zhaoyupumch@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69152701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赵宇,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名誉院长、骨科中心名誉主任,前中华骨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和副秘书长、白求恩基金会骨科基层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社区学组组长、国际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世界创伤与骨科学会(SICOT)中国分会常委、国际华人脊柱学会(ICSS)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脊柱分会颈椎教育工作组副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委员等。

    199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6年攻读中国医科大学骨科学硕士研究生;1999年攻读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骨科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骨科学家邱贵兴院士,毕业后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2011年8月-2012年8月受中组部和卫生部派遣,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担任副院长,荣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个人三等功。

    骨科专业,擅长脊柱外科,多年来治疗了大量的脊柱侧凸、后凸、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狭窄、胸椎管狭窄、颈椎病、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等病例,治疗效果良好,深受广大患者赞誉。近年来,采取微创MAST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曾赴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中国台湾与香港等研修脊柱外科技术。已在国际著名骨科杂志JBJS、脊柱外科杂志《欧洲脊柱杂志》Spin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及综述60余篇,其中20篇SCI收录。获得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9项。主持多项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自然基金、北京市科技委重点专项、卫健委项目,在研经费1400多万。主译《脊柱与脊髓MRI精要》、《达拉斯贡袖珍骨科学》、《骨修复与重建》、《石膏固定操作手册》《脊柱功能解剖学》等,并参加骨科巨著《骨科手术学(第三,四版)》等多本书籍的编写。参与了《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等多部指南与规范的编写工作。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骨科生物材料,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介绍

 

赵宇教授团队主要研究是围绕着脊柱外科和老年骨科两大方向,主要针对脊柱畸形、胸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手术术式和术后随访,为广大患者解决了病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科研方面,围绕临床上出现的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采用了当今多种研究手段,例如,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人工工程学、生物材料学等等,开展疾病的机制研究、骨科植入物的材料研究、手术智能机器人的机制和交互技术研究、脊柱手术器械的人因研究等。利用课题的延伸,创办了“未来骨科 医工融合”创新沙龙,逐步形成医工融合、医工交叉的研究态势。

1.     团队组成

团队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研助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10人组成。

赵宇  主任医师

      

翟吉良  副主任医师   

   

田静静  研究实习员

     

 张佳云  科研助理  

王姝媛  财务助理

   

    屈昊 博士

    

 李春旭博士

   

 张博俊  博士

 

 

李嘉浩硕士

 

 牛浩然  硕士          

 

2.     合作伙伴

  • l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
  • l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 l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 l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
  • l  中国航天员中心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l  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 l  北京富乐科技有限公司
  • l  苏州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


项目情况

        本人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脊柱相关疾病,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手段,研究领域涵盖基础与临床医学、骨科生物材料、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人因学等。近年来主持多项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自然基金、北京市科技委重点专项、卫健委项目等,在研经费1000多万。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一流研究团队均有实质合作。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 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

        长期从事黄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代谢组学探索中国汉族人群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致病基因“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代谢组学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分子机制和生物标记物研究“,发现了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的潜在分子标记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并在实验研究与临床总结的基础上发表了多篇SCI。在黄韧带骨化及胸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治、分子机制及生物标记物方面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同时针对脊柱侧凸疾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基金项目“青少年脊柱侧凸电子智能筛查工具的研发及临床验证”、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特发性脊柱侧凸(IS)的协和分型推广科技成果“、北京市科委创新研发计划专项“基于压力感知的智能调节支具研发及初步临床验证”,对脊柱侧凸的筛查工具研发、临床分型推广、智能支具研发及侧凸筛查指南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脊柱侧凸的筛查、诊断及治疗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2、 骨科生物材料研究:

        在脊柱外科与材料学相结合领域,针对硬脊膜修补的水凝胶材料、可降解个性化椎间融合器进行了研究,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可降解个性化骨科植入物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专项“个性化可降解β-TCP/PLGA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研究”等。团队目前合成并改进了新型的硬脊膜修复水凝胶,并进行了体内外实验验证。同时依据国人脊柱数据对个性可降解椎间融合器进行了设计与研发,并计划后续进行动物实验,在脊柱外科相关的材料学领域展开了广泛研究。

3、 医疗机器人研究:

        主要针对脊柱外科机器人的“术区信息感知”、“通用模型建立”、“安全操控机制”、“人机交互”及“临床应用”五个层面进行研究,团队共承担了3项机器人研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基于超声动力的椎板精密切除及安全控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前沿项目“机器人辅助脊柱退行性疾病后路减压固定的术区信息感知方法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前沿项目“机器人辅助椎板骨切削通用模型建立及多重安全操控机制研究“,以及1项机器人临床试验项目“一项评价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定位系统用于完成脊柱外科手术中椎弓根内手术通道制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盲法评估、平行对照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目前团队已完成对脊柱后路手术的多模态信息感知、融合与神经网络建模等基础研究,同时完成了12例机器人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在脊柱外科机器人领域具有一定研究基础。

4、 医工融合研究:

        从事多项医学与工程领域交叉融合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医疗人因学、生物力学等多个方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高原环境动态负载下士兵脊柱、脊髓与神经根损伤及预测防护机理研究”、北京市科委重点研发计划“老年体智能测评和综合训练技术与产品研制”、 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复杂作战环境下人机智能融合的心理生理干预研究“等,在医工交叉融合领域颇有建树。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基金项目“青少年脊柱侧凸电子智能筛查工具的研发及临床验证”,2019.11- 2021.10,40万元,项目负责人;

2.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我国老年康养事业发展战略研究”2020-XZ-20,2020.01-2020.12,200万元,项目副组长;

3.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专项“个性化可降解β-TCP/PLGA椎间融合器临床 应用研究”,2019.09-2022.08,150万元,项目负责人;

4.北京市科委重点研发计划“老龄科技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老年体智能测评和综合训练技术与产品研制”项目,Z191100004419005,2019/07-2021/06,520万元,项目负责人;

5.北京市科委创新研发计划“医药创新品种培育及产业支撑平台能力建设”专项“基于压力感知的智能调节支具研发及初步临床验证”项目,Z191100007619048,2019/04-2022/04,160万元,项目负责人;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面向脊柱椎板切除的机器人系统”项目,2018YFB1307600,“基于超声动力的椎板精密切除及安全控制”, 53.8万元,2019/01-2022/12;课题骨干;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81741123,高原环境动态负载下士兵脊柱、脊髓与神经根损伤及预测防护机理研究,2018/01-2018/12,20万,项目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2093,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代谢组学探索中国汉族人群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致病基因,2016/01-2019/12,68.4万,项目负责人;

9.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8YFB1105600,可降解个性化骨科植入物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2018/05-2021/05,307万,课题负责人;

10. 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18-163-11-ZT-004-022-02 ,复杂作战环境下人机智能融合的心理生理干预研究, 2018/12-2020/12,84万元,课题负责人;

1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前沿项目,L182068,机器人辅助脊柱退行性疾病后路减压固定的术区信息感知方法研究,2019/01-2021/12,30万元,项目负责人;

12.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8-TG-40,特发性脊柱侧凸(IS)的协和分型推广科技成果,2018.8-2019.12,8万元,项目负责人;

13.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整合医学战略研究”之第八课题“医学与运动的整合”,2018.01-2020.12,8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14.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2153,基于代谢组学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分子机制和生物标记物研究,2016/01-2017/12,18万,项目负责人。


研究成果

6.1文章情况

 第一作者论文

 (1)赵宇*,脊髓MRI信号改变与胸椎管狭窄症手术预后的关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24(7):580-581

 (2) Zhao Y, Qiu G, Wang Y*, Zhang J, Shen J, Li S, Zhao H, Jiang Y, Li Y. Comparison of initial efficacy between single and dual growing rods in treatment of early onset scoliosis.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2;125(16):2862-2866.

 (3) Zhao Y, Qiu G, Wang Y*, Shen J, Zhao H, Li Y, Jiang Y, Li X, Chang X. Evaluation of vertical traction radiography for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moderate to severe rigid scoliosis correction. Orthopaedic Surgery. 2012;4(1):35-40.

 (4) 赵宇,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沈建雄,李书纲,赵宏,姜宇,李晔,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1;31(5):442-446.

 (5) Zhao Y, Wang Y, Qiu G*, Shen J, Weng X, Li X, Wang N. A case of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secondary to Paget's disease.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0;25(2):125-128.

 (6) Zhao Y, Wang Y, Qiu G*, Zhao H, Zhang J, Zhou X. Efficacy of the Dynamic Interspinous Assisted Motion system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0;123(21):2974-2977.

 (7) 赵宇*,邱贵兴,王以朋,沈建雄,仉建国,李晔,姜宇,王乃国,李想,常晓,垂直悬吊牵引像在重度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0;3(3):177-181.

 (8) 赵宇,王以朋*,邱贵兴,胡建华,沈建雄,常晓,李想,李晔,姜宇,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0;3(2):118-121.

 (9) 赵宇,邱贵兴*,王以朋,赵宏,仉建国,王乃国,周熹,腰椎棘突间动态辅助运动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 2010;30(5):473-476.

通讯作者论文

(1)    Li JH, Yu LJ, Guo SG. Zhao Y*.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diagnostic biomarkers in the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using metabol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BMC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2020 May 21(1):31,DOI:10.1186/s12860-020-00280-3  

(2)    Yu Y, Li W, Yu L, Qu H, Niu T, Zhao Y*. Population-based design and 3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ransforaminal thoracic interbody fusion cage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 2020 Jan 9;21:35-40(IF=3.063)

(3)    Yu LJ, Bo L, Yifeng Yu, Wenjing Li, Guixing Qiu, Yu Zha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ral ossification and spinal stenosis in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9 Apr; 101(7):606-612.(IF=4.58)

(4)    Yu LJ, Liu JY, Zhao Y*. Clinical relation among dural adhesion without dural ossification, dural ossification, and dural laceration.  The Spine Journal. 2018 Oct;18(10):1959-1960. (IF=3.11)

(5)    Yu LJ, Qu H, Yu YF, Li W, Zhao Y*. LncRNA-PCAT1 targeting miR-145-5p promotes TLR4-associate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2018 Dec;22(12):6134-6147. (IF=4.30)

(6)    Yu LJ, Li WJ, Guo SG, Zhao Y*. Transforaminal thoracic interbody fusion: Treatment of 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anterior compression. Der Orthopade 2018; Jun 7. (IF=0.632)

(7)    屈昊,刘一,赵宇*,太极拳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3(3):179-181.

(8)    屈昊,赵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11(3):222-226.

(9)    李文菁,赵宇*,王丽*,人因工程学在人体骨肌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3(1):48-51.

(10) 喻译锋,赵宇*,软骨组织工程中骨软骨复合支架与宿主的结合界面问题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8;35(1):164-166.

(11) 汤博,赵宇*,颈椎单开门后路术后脑脊液漏合并中枢感染一例报道.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7;10(5):438-441.

(12) Liu YS,  Zhao Y*. Progress in 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7;32(4):260-264.

(13) 刘永胜,赵宇*,退变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10(2):159-162.

(14) Li B, Qiu G, Zhao Y*. A potentia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dural ossification by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spinal stenosis in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Medical Hypotheses. 2016;96:9-10.

(15) Li B, Guo S, Qiu G, Li W, Liu Y, Zhao Y*. A potential mechanism of dural ossification in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Medical hypotheses. 2016;92:1-2.

(16) Sun ZJ#, Jia HM#, Qiu GX, Zhou C, Guo S, Zhang JG, Shen JXZhao Y*, Zou ZM*.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using UPLC/QTOF-MS analysis: a first report of lipid metabolism profil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6:22274.

(17) Li B, Qiu G, Guo S, Li W, Li Y, Peng H, Wang CZhao Y*. Dural ossification associated with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in the thoracic spin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J open. 2016;6(12): e013887.

(18) Li WJ, Sun ZJ, Guo SG, Qiu GX, Zhang JG, Shen JX,  Wang YPZhao HLi SGZhao Y*. The effect of growing Rod treatment on coronal balance during serial lengthening surgeries in early onset scoliosis.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6;17:158.

(19) Sun ZJ, Qiu GX, Zhao Y*, Guo SG, Zhang JG, Shen JX, Wang YPZhao HLi SG. Dual growing rod treatment in early onset scoliosis: the effect of repeated lengthening surgeries on thoracic growth and dimensions.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5;24(7):1434-1440.

(20) Li WJ, Guo SG, Sun ZJ, Zhao Y*. Multilevel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coexisted with/without lumbar spinal stenosis: staged surgical strategy and clinical outcomes.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5;16(1):206.

(21) Sun Z, Qiu G, Zhao Y*, Guo S, Wang Y, Zhang J,  Shen J. Risk factors of 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 increase after selective posterior thoracolumbar/lumbar 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5;24(2):290-297.

(22) 陶天遵,邱贵兴,朱汉民,李梅,林守清,林华,赵宇*,胡侦明,荣杰生,秦岭,夏维波,徐苓,翁习生,陶树清,黄公怡,章振林,蒋青,廖二元.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7-384.

(23) Sun Z, Qiu G, Zhao Y*, Wang Y, Zhang J, Shen J. 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 selection for selective posterior fusion of moderate thoracolumbar/lumbar idiopathic scoliosis: lower-end vertebra or lower-end vertebra.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4;23(6):1251-1257.

(24) Li W, Zhao Y*, Sun Z, Yang X, Zhao L, Shen J. Lung protective effects of budesonide nebuliza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thoracolumbar fusion.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14;6(12):1800-1807.

(25) Sun Z, Qiu G, Zhao Y*, Guo S, Wang Y, Zhang J, Shen JZhao H. The effect of unfused segments in coronal balance reconstitution after posterior selective thoracolumbar/lumbar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pine. 2014;39(24):2042-2048.

(26) 李文菁,赵宇*,孙志坚,超声骨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中华外科杂志. 2014;52(3):215-218.

(27) 黄少敏,赵宇*,方楚权,关于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争论.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4;7(1):81-84.

(28) 李文菁,赵宇*,孙志坚,王以朋,翁习生,沈建雄,林进,金今,赵宏,仉建国,胡建华,李书纲,钱文伟,赵丽娟,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4;7(1):9-14.

(29) 孙志坚,邱贵兴,赵宇*,王以朋,沈建雄、仉建国,赵宏,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后路融合术后未融合节段在冠状面平衡重建中的作用. 中华骨科杂志. 2014;34(4):355-360.

(30) Sun Z, Li W, Zhao Y*, Qiu G. Compa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d 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3;126(20):3962-3971.

(31) 李文菁,赵宇*,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DISH).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3;6(2):187-190.

(32) 黄少敏,赵宇*,膝骨关节炎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3;6(1):87-89.

(33) 李文菁,赵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脊膜骨化的研究进展. 中华骨科杂志. 2013;33(6):670-673.

(34) Sun Z*, Qiu G, Weng X, Zhao Y*, Jin J. Chinese orthopedic surgeons' practice regarding postoperative thromboembolic prophylaxis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2;126(20):3962-3971.

(35) 姜宇,赵宇*,王以朋,邱贵兴,翁习生,李晔,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的肺功能变化. 中华骨科杂志. 2012;32(9):862-866.

(36) 李晔,赵宇*,王以朋,腰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术后复杂深部感染一例报道.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2;5(5):445-447.

(37) 孙志坚,赵宇*,邱贵兴,王以朋,翁习生,赵宏,沈建雄,姜宇,李晔,李想,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管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华骨科杂志. 2012;32(12):1132-1137.

(38) 曲宪芳,赵宇*,刘书茂,刘长松,贾金生,管波清,AO接骨板与Sanatmetal髓内钉固定治疗尺桡骨单节段双骨折的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1;4(6):460-463.

(39) Sun Z, Zhao Y*, Qiu G, Wang Y, Weng X, Zhao H, Shen J, Jiang Y, Li Y, Li X.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prophylaxi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ollowing lumbar decompression surgery.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1;26(4):221-226.

(40) Jiang Y, Zhao Y*, Wang Y, Qiu G, Weng X, Li Y. Lung function after growing rod surgery for progressive early-onset scoliosis: a preliminary study.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1;124(23):3858-3863.

(41) 孙志坚,赵宇*,邱贵兴,王以朋,翁习生,赵宏,沈建雄,仉建国,姜宇,李晔,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的Meta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1;4(3):237-243.

(42) 孙志坚,赵宇*,关于药物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争论.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1;4(2):163-168.

(43) 李想,赵宇*,王以朋,邱贵兴,常晓,姜宇,Paget病致胸椎管狭窄一例报告.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0;3(2):172-175.

(44) 姜宇,赵宇*,邱贵兴,王以朋,翁习生,李晔,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后凸成形术后并发症1例报道. 中国骨与关节科杂志. 2010;3(3):255-260.

(45) 常晓,赵宇*,邱贵兴,王以朋,翁习生,沈建雄,胡建华,李晔,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科杂志. 2010;3(1):54-56.

 

6.2 专著情况

    1、主编/主译

(1)赵宇,骨再生与修复,人民卫生出版社,571千字,2010

(2)赵宇,翁习生,达拉斯贡袖珍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千字,2012

(3)赵宇,盛伟斌,脊柱功能解剖学,人民军医出版社,332千字,2013

(4)赵宇,张保中,石膏固定操作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42千字,2013

(5)邱贵兴,戴克戎,赵宇,孙月华,现代创伤学 脊柱与骨盆分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180千字,2016

(6)邱贵兴,赵宇,脊柱侧凸邱贵兴2016观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3千字,2016

(7)赵宇,王征    脊柱与脊髓MRI精要,人民军医出版社,2020

2.主编助理/编者

(1)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治疗,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年,主编助理

(2)骨科医师效率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主编助理/编委

(3)骨科手术学(第三,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主编助理

(4)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上、下),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年,主编助理

(5)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编者

(6)脊柱外科新手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编者

(7)现代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编者

(8)脊柱侧弯外科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编者

(9)关节疾病怎么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编委/责任校对

  (10) 现代骨科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编者

(11)画说骨关节病,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编委

(12)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骨科诊疗常规,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编者

(13)医用多孔材料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编者

(14)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编者

 

3.指南/技术规范/工程科技思想库  执笔人/编委

(1)2005年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 

(2)2007年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专家指南 

(3)2007年 骨关节炎症诊疗指南

(4)2008年 骨科常见病痛处理专家建议

(5)2008年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6)2009年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专家指南 
 


(7)2009年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8)2011年 中国工程科技思想库(中国工程院)


(9)2012年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10)2013年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11)2015年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6.3 专利情况

授权专利

(1)赵宇,一种替代牙骨的医用多孔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8.1,中国

(2)赵宇,预警式椎弓根开路器,2018.05.04,中国,ZL201730479038.6

(3)赵宇,一种胸椎椎间融合器,2016.4,中国,ZL201520958444.6

(4)赵宇,一种超声骨刀刀头,2013.12,中国,ZL201320445900.8

(5)赵宇,带压力传感的智能脊柱侧弯矫正之具,2019.1,中国,ZL201721518570.5

(6)赵宇,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2019.1,中国,ZL201820858671.5

(7)赵宇,带导向预警的椎弓根开路装置,2019.2,中国,ZL201721301662.8

(8)赵宇,一种带制冷的矫正支具,2017.11,中国,ZL201721521556.0

(9)赵宇,脊柱侧弯角度测量仪,2019.02,中国,ZL201920195377.5

(10)赵宇,椎弓根螺钉,2019.06,中国,ZL201920971921.0

(11)赵宇,椎弓根螺钉,2019.06,中国,ZL201920972026.0


学生信息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博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博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