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孙艺红,女,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日医院心脏科副主任。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博士后工作。2009年-2010年于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主要社会任职包括:欧洲心脏病学会资深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心血管检验医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心血病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国家心血管专家委员心力衰竭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研究方向为:1.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2.心力衰竭的机制和药物治疗。
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卫生部科技专项“血栓治疗的技术及推广”课题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紧急心血管事件救治系统的研究”课题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社区居民胆固醇教育和控制”;北京市科技计划“房颤动血栓栓塞规范化防治的推广应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方案研究’子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基层卫生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心血管疾病抗凝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子课题”项目;中日友好医院院内课题“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现状及预后的研究”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ABCG4膜转运体调控T2D血小板活性的机制研究”课题项目等。首都发展基金“他达拉非治疗合并Cpc-PH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课题项目。曾入选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
发表论文情况:在JACC, Thrombosis Research,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Cardiovascular Theraph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医学期刊发表论著近百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
研究团队多年来专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力衰竭的机制和治疗、房颤及冠心病等的研究。研究团队现由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各成员均有独立负责的课题项目,团队成员结构合理、氛围融洽、专业配备齐全。
主要在研项目包括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从血小板生成和血小板膜受体表达为出发点,利用基因敲除、免疫荧光等技术,探讨ABCG4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在血小板更新加速和高活性的调控作用。临床课题研究方向有非维生素K 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在高危出血人群血药浓度与预后的研究。
目前可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症状和预后的有效治疗药物非常有限,尤其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研究纳入预后较差的一类HFpEF患者,即合并Cpc-PH的HFpEF患者,验证了他达拉非的治疗效果,为HFpEF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其次,使用无创手段心肺运动试验结合右心导管数据,为HFpEF进行更深入的的诊断、发病机制探索、分类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2002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癌药三氧化二砷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卫生部科技专项“血栓治疗的技术及推广”课题项目;
2005年,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紧急心血管事件救治系统的研究”课题项目;
2006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钾通道激活剂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及其机制的探索”、北京市科技计划“社区居民胆固醇教育和控制”、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课题项目;
2012年,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房颤动血栓栓塞规范化防治的推广应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方案研究’子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基层卫生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项目;
2014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心血管疾病抗凝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子课题”项目;
2018年,承担中日友好医院院内课题“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现状及预后的研究”项目;
2019年,承担北京市自然基金“ABCG4膜转运体调控T2D血小板活性的机制研究”课题项目;
2020年,承担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他达拉非治疗合并Cpc-PH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课题项目。
获奖情况:2002年,“QRS计分系统临床意义的新评估及其在溶栓疗法时间窗口评价中的应用”项目获黑龙江医药卫生三等奖,2007年,“中国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和血栓栓塞防治研究“项目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首都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系统模式探索与应用”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4年,“血管异常防治技术及在基层的推广应用”项目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重要论文主要包括:
1.2019年, Cardiovasc Ther. Stroke Risk Status,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and Quality-of-Lif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hina Regist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RAF).
2.2018年, Clin Cardiol. Prescription of statins at discharge and 1-year risk of major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atients with extremely low LDL-cholesterol in clinical pathways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studies.
3.2017年, Thromb Res.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var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from mainland China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 subgroup analysis from the ROCKET AF trial.
4.2017年,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Renal Dysfunction, CHADS2 Score, and Adherence to the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Mainland China.
5.2012年,Thromb Res. Influence of CYP4F2 genotype on warfarin dose requiremen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6.2012年,J Thromb Thrombolysis. Impact of CYP2C9*3, VKORC1-1639, CYP4F2rs2108622 genetic polymorphism and clinical factors on warfarin maintenance dose in Han-Chinese patients.
7.2008年,J Am Coll Cardiol.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欧洲心脏病学会资深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心血管检验医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心血病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国家心血管专家委员心力衰竭委员;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