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庄俊玲
浏览量:3314   转发量:42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主任医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
  • 邮箱 : zhuangjunling@hotmail.com
  • 工作电话 : 010-69155027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庄俊玲,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教育背景:2004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博士学位

                 1998年获得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7年制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8年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被评为优秀总住院医师,优秀病房主治医师

                  2017年获得主任医师资格

研究经历:2006~2008年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系统研究,包括动物模型简历,

                      骨病评价体系、发病机制等,获得美国骨矿盐研究学会(ASBMR)青年研究者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和美国血液学学会(ASH)旅行奖(Travel Award)

                  2016年在美国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MD Anderson肿瘤中心做访问学者,从事多发性骨髓瘤新药机制研究,撰写论文

                      发表在血液专业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Blood上(2019年)

其他获奖: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 优秀院级党务工作者

                  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 优质科普奖

                  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教案书写三等奖

                  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一等奖(英文)

                  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青年教师英文讲课比赛一等奖

社会任职:亚洲骨髓瘤工作组(AMN)委员 2017年至今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性疾病循证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 2018年至今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会青委副主委 2017年至今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分会全国委员 2017年至今

                  《Leukemia Research》 杂志编委,2021年6月至今

                  《Chronic Diseas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编委,2021年1月至今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审稿人,2015年至今

                  《中华内科杂志》英文摘要编辑 2014年至今,编委 2020年8月至今

                  《协和医学杂志》编委2020年8月至今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多发性骨髓瘤,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1.赫慧文,科研博士后,负责新药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

2.张泽健,医研中心助理研究员,负责多发性骨髓瘤蛋白糖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和预后中的意义研究

3.赵静婷,临床型硕士,负责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临床队列管理

4.张富婧,临床型硕士,负责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队列管理

5.庄喆,临床博士后,负责多发性骨髓瘤多中心数据库管理,研究方向关注真实世界维持治疗疗效和安全性

6.杜建华,临床八年制,负责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数据管理,研究方向关注髓外病变,新型影像学检查在评估肿瘤负荷和微小残留病中的意义

7.蓝夏璐,临床八年制,负责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数据管理,研究方向关注骨髓瘤患者粪菌构成对治疗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8. 金相红,临床博士,研究Mcl-1激活Myc和导致骨髓瘤耐药中的作用;建立骨髓瘤干细胞体外培养和药敏检测体系

9. 刘双娇,研究护士,负责录入临床资料,管理队列,随访患者。


项目情况

1. 研究高危多发性骨髓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尤其是MCL-1激活c-MYC的“双重打击”对肿瘤预后不良的影线高,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2.  研究多种药物包括中药提取物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建立完整的药物筛选研究流程

3.   建立原代骨髓瘤干细胞体外培养和药物敏感筛选体系,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特征及其耐药发生机制,

4. 建立多发性骨髓瘤和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临床队列,进行单中心和多中心研究,子研究包括新型影像学检查对肿瘤负荷和预后的意义;真实世界骨髓瘤维持治疗研究等等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北京协和医院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MCL-1激活c-MYC的“双重打击”异常致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良机制探讨,2019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92175,20万元,课题负责人。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合作人,降低中国输血传播病原体疾病残余风险的技术及策略研究,2016-2020,178万元

3.      成骨细胞抑制因子dickkopf 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溶骨病变发生机制研究,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81302049,23万元,课题负责人。

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alpha(SDF-1α)与Dickkopf-1(DKK-1)相互作用促进多发性骨髓瘤骨病,2013年度,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项目号:pumch-2013-001, 15万元,课题负责人。

5.     运动员生物护照数据(血液模块)回顾性统计研究,国家反兴奋剂中心 2018~2019 8万元

6.     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

7.     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比较真实世界中多发些骨髓瘤患者伊沙佐米,来那度胺或二者联合的维持疗效和安全性,2019年9月通过伦理,在clinicaltrial.gov网站注册,共8家中心参与


研究成果

1.研究多发性骨髓瘤高危患者特征和分子机制:Mcl-1基因高表达可能激活Myc,成为高危骨髓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能作为有效治疗靶点。文章发表在Annals Hematology 2021年4月上

2.研究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和耐药机制:蛋白酶体上游通路阻断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耐药,主要通过TP53通路和影响内质网应激。文章发表在2019年4月Blood杂志上

3.研究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起源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内追踪,证实破骨细胞起源于髓系免疫抑制细胞MDSC,揭示骨髓瘤骨病发生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改文章发表在2012年PLOS One杂志,至今引用率超过50次,位居改杂志前10%

4.建立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数据库队列800多例,联合北方11家医院开展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5.建立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临床数据库队列1500多例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