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霍力
浏览量:2656   转发量:53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邮箱 : huoli@pumch.cn
  • 工作电话 : 010-69155513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1991年开始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长期在临床一线,临床核医学工作经验丰富。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新型正电子显像剂11C-乙酸盐临床转化工作,持续至今已完成了在多种肿瘤临床应用研究。2010年在国内首先开展肝肿瘤PET局部动态显像研究,熟练掌握PET动态显像方法,动态图像处理方法,并将动态图像的参数与临床紧密联系,指导临床。2015年又着手开展新型正电子显像剂18F-FDS的临床转化研究,利用全身动态显像的方法,根据图像数据处理完成辐射安全剂量计算,使整个研究链更趋完整。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及系统性的新型正电子显像剂临床转化研究工作,完成了Tc-99m PYP在ATTR心肌淀粉样病变、C-11 PIB和F-18 AV45在全身淀粉样病变、C-11 胆碱在甲状旁腺瘤、Ga-68 CXCR4在肾上腺醛固酮瘤、Ga-68 FAPI在肝脏和神经内分泌肿瘤、Ga-68 JR11和Ga-68 LM3在神经内分泌肿瘤、NH3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等多种显像剂在肿瘤及心脏疾病临床中的应用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新型示踪剂及PET/CT动态显像新技术的临床转化经验。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科委和卫健委基金项目,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SCI论文约50篇,参与70余篇文章及10余本专业书籍编写。此外,担任的主要社会工作有:国家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成员,并担任《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杂志》和《国际放射医学与核医学杂志》编委。曾前往美国JHU放射科核医学部(2012年)及芬兰国家PET中心(2017年)进行访学。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新型分子 探针临床转化研究,核医学相关图像处理和影像组学研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1957年,中国首个临床核医学科——北京协和医院同位素中心实验室正式建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核医学专业。学科成立之初,困难重重,王世真院士和周前教授带领学科创立多项国内领先项目和国际创新技术。临床和科研的发展,极大的推动着中国核医学人才的培养,王世真、周前教授共同创办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和《中华核医学杂志》,建立了我国核医学学术交流的阵地。

      今天,在历届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以及在李方教授、霍力教授为代表的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下,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逐步发展成集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与放射性药物研究于一身的核医学医疗、研究与培训相互促进的综合研究基地。核医学科拥有PET显像专业组、 SPECT显像专业组、核素治疗专业组、体外测定专业组、放射性药物专业组及实验核医学研究专业组,开展常规诊断、治疗项目80余项,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连续五年专科排名第一。

        我院核医学科同时具有第一类和第四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是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核医学精准诊疗技术创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卫健委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基地,集核医学新药研究、小批量制备和临床应用于一体,承担多项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和新型显像剂开发,在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核医学图像采集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经验丰富。本科室具备生产正电子核素的回旋加速器、锗镓发生器等设备,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研究。美国西门子公司 Biograph64 型和 Biograph64 mCT PET/CT 扫描仪可以完成局部和全身动态数据采集和初步图像分析。近5年来,科室人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0余篇,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6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牵头获得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

        随着协和站在百年发展机遇浪口,核医学科作为医院的临床和科研平台,将继续奋发、努力,与全院兄弟科室携手,谱写核医学临床和科研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项目情况

1、新型分子探针的临床转化及诊疗一体化研究;

2、核医学图形图像处理研究;

3、多模态影像融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4、国产核医学影像设备及软件开发

5、核医学相关质量控制、辐射防护及管理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北京协和医院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目前研究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1、99mTc-PYP定量分析在心肌淀粉样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2、18F-FBG自动化标记及临床应用;3、FDG在肝胆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研究;4、68Ga-pentixafor PET/CT在原醛患者中的应用;5、胰腺占位术前PET/MR评估;6、68Ga-FAPI-04动物实验及临床前研究;7、68Ga-FAPI-04在肝脏占位的应用;8、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9、成人 LCH 基线 18F-FDG PET/CT 表现;10、成人 ECD 基线 18F-FDG PET/CT 表现;11、68Ga-DOTA-JR11与68Ga-DOTA-TATE在NET患者中的临床对比研究;12、基于F-18 FDG PET/CT显像胰腺癌影像组学方法研究;13、11C-PIB与18F-AV45在AL型淀粉样病变中的研究;14、NH3心肌血流灌注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15、68Ga-FAPI及68Ga-TATE在心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16、68Ga-FAPI、68Ga-TATE及68Ga-CXCR4在血管斑块中的应用研究;17、PET/MRI临床应用探索;18、新型分子探针在血管斑块中的应用;19、利用新型分子探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0、Lu177 TATE在NET中的临床常规方法建立


研究成果

2011、2016年和2020年作为面上项目负责人,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其中两个课题已顺利结题(《用于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PET/CT动态图像采集及处理模式研究》和《肝细胞癌乙酸盐PET动态显像的动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承担多项北京市科委和卫健委基金项目,均已完成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SCI论文约50篇,参与70余篇文章及10余本专业书籍编写。在《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和《Clinical of Nuclear Medicine》等核医学顶刊中发表多篇SCI文章,其中一篇文章刊登在JNM杂志封面。培养硕士研究生 4 名,博士 3 名,博士后3名。


学生信息
学术型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