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孙晓红
浏览量:1247   转发量:2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主任医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
  • 邮箱 : sunnxiaoh2010@126.com
  • 工作电话 : 010-69151963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常务副主任。自2002年以来长期从事消化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功能性胃肠肠病和胃肠动力障碍性。近两年加入老年医学队伍,更加关注老年人胃肠动力及功能性疾病、老年营养方面的诊断、治疗和干预。

教育背景:1985.9-1990.7 哈尔滨医科大学 本科;1992.9-1995.7 哈尔滨医科大学 硕士;1999.9-2002.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2007.4-2008.8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1990.7-1992.9  黑龙省大庆市油田总院住院医师;1995.7-1999.9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2002.7-2009.9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2009.9-2015.7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2015.7至今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2017.7-至今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1.胃肠动力及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2.小肠分泌功能,3.老年胃肠动力病理生理机制研究,4.现代老年医学模式探索

临床工作:1.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障碍疾病;2.老年胃肠动力疾病;3..老年慢病管理及老年综合征的识别与干预。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消化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老年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消化病学组副组长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我国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特点与规律的研究” 2018YFC2000300  2018年12月-2022年12月。4243万 在研 合作单位负责人。
  2. 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功能性胃肠病的基层适宜检测技术和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与推广示范。2014BAI08B02。2014年1月-2016年12月,158万,结题 合作单位负责人。
  3. 3.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023007。干预胃肠疾病的特殊膳食食品研制与多中心功能医学循征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年1月-2012年12月,317万,结题 子课题负责人。
  4. 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方案研究。2007BAI20B09。 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结题 150万。合作单位负责人之一。
  5. 5.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Z141107002514176。(北京市科委)2014年6月-2017年9月,结题  22.5万,合作单位负责人。
  6. 6.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消化系统急、重、难症诊疗技术的标准化、转化和推广。201002020。2011年1月-2013年12月,3048万,结题 参与。
  7. 7.“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规范研究 2007BAI04B01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250万 结题 参与
  8. 8.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2002年西安杨森研究基金  5万 结题   JRCC-2002 消化  主持

     9.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维持治疗作用。2006年西安杨森研究基金7万 结题 JRCC-2006 主持


研究成果

1.在国内外帅先开展膈肌生物反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口头交流及发表相应SCI论著

2.全国多中心食管动力测定的标准及正常值建立,并发表相应文章

3.全国多中心直肠肛门测定的标准及正常值建立,并发表相应文章


发表文章情况

1.  张宁 曲璇 孙晓红*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策略。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6)295-298.DOI:10.3969/J.ISSN.1672-6790.2020.03.00

2.  张静, 王智凤, 皮艳娜, 柯美云, 方秀才, 朱丽明, 孙晓红*. 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华消化杂志. 2017,37: 845-847.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7.12.013

3.  孙晓红*.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Ⅳ标准解读.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 661-663.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7.09.002

4.    孙晓红, 王智凤, 林琳, 施瑞华, 张声生, 陶琳, 林中, 韦铮武, 金小晶, 谢晓枫, 范宗江, 李绕梅, 曾仕平, 汤净, 柯美云*. 复方藏茴香肠溶液体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中华消化杂志. 2016,36: 319-324.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05.007

5.    Sun X,Shang W, Wang Z, Liu X, Fang X, Ke M*. Short-term and long-termeffect of diaphragm biofeedback training i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open-label, pilot, randomized trial. Dis Esophagus. 2016,29: 829-836. DOI:10.1111/dote.12390.  IF=2.571

6.    孙晓红*.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15: 244-246.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6.04.002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 中华消化杂志.2016,36: 217-229.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04.001

8.    刘爱玲 吴东 孙晓红* 吕红。第445例--血便、回盲部溃疡、增生。中华内科杂志2015,54: 582-584.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5.06.022

9.    臧凤莉, 王智凤, 柯美云, 方秀才, 孙晓红*. 饮热水联合硝酸异山梨醇酯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作用. 协和医学杂志. 2015: 106-109. DOI:10.3969/j.issn.1674-9081.2015.02.006

10.  侯渊涛, 孙晓红, 李晓青, 王智凤, 朱丽明, 舒慧君, 费贵军, 柯美云, 方秀才*.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异常及其对食管酸暴露的影响. 中华内科杂志. 2015,54: 865-869.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5.10.010

11.  孙晓红, 王智凤, 辛海威, 朱有玲, 王学勤, 罗金燕, 谢小平, 侯晓华, 邹多武, 柯 美云*. 中国人肛门直肠功能多中心检测参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消化杂志. 2014: 597-60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4.09.005

12.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方秀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动力特点.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1718-172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22.011

13.  邓莉, 柯美云, 姚树坤*, 王智凤, 陈彦文, 孙晓红, 方秀才, 朱丽明. 液体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评价健康人近端胃功能.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4,34: 886-890.

14.  邓莉, 柯美云*, 姚树坤, 王智凤, 孙晓红, 方秀才, 朱丽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不同亚型的近端胃功能评估.中华消化杂志. 2014,34: 374-378.

15.  丁召路, 王智凤, 孙晓红, 柯美云*. 餐后不同时间段膈肌训练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抗反流屏障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 2013,93: 3215-3219.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3.40.012

16.  王智凤, 孙晓红, 宋志强, 赵煜, 柯美云*, 朱有玲, 王学勤, 罗金燕, 谢小平, 候晓华, 邹多武. 健康人食管测压及影响因素多中心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2012,32: 14-18.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2.01.004

17.  赵威, 王瑞峰, 孙晓红, 方秀才, 王智凤, 朱丽明, 柯美云*.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2011,31: 438-441.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1.07.002

18.  孙晓红*.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中华内科杂志. 2011,50: 630-632.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1.08.004

19.  Xiaohong Sun,Xiyu Wang, Jackie D Wood.et al. Lubiprostonereverse the inhibitory action of morphineon mucosa secretion in human smallintestine.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2011;56:330-338 doi 10.1007/S10620-010-1515-8.ISSN0163-2116.

20.  赵威, 孙晓红, 方秀才, 王智凤, 班宗文, 柯美云*. 健康人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的评价及其意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1,31: 1305-1308.

21.  张静, 徐钟慧, 柯美云*, 王智凤, 孙晓红, 赵威, 戴晴. 三维超声胃重建成像评价健康人近端胃适应性功能.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1,31: 704-708.

22.  张静, 孙晓红, 王智凤, 柯美云*. 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一种评价近端胃适应性的新方法. 中华消化杂志. 2010,30: 518-521.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0.08.004

23.  吴欢, 柯美云*, 孙晓红, 王智凤, 刘晓红, 方秀才, 朱丽明.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抑酸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患者疗效的初步观察.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0,30: 647-650.

24.  吴欢, 陈芷珉, 孙晓红, 王智凤, 柯美云*. 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既往诊治情况调查. 胃肠病学. 2010,15: 200-204. 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10.04.003

25.  张艳丽, 孙晓红, 陈春晓, 柯美云*, 王智凤, 方秀才. 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症状谱、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调查. 胃肠病学. 2008,13: 82-86. 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08.02.006

26.  许大波, 孙晓红, 王智凤, 柯美云*.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近端胃酸分布及其与酸反流的关系.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28: 349-353.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8.04.007

27.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刘晓红, 方秀才.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中华医学杂志. 2008,88: 1148-1151. DOI:10.3321/j.issn:0376-2491.2008.16.018

28.  丁召路, 柯美云*, 孙晓红, 王智凤. 巨结肠严重便秘患者的联合药物治疗评价. 中华医学杂志. 2007,87: 670-672. 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7.10.007

29.  王智凤, 柯美云*, 宋志强, 孙晓红, 徐晓红.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和生活质量调查. 胃肠病学. 2006,11: 481-483.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06.08.009

30.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GER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反流症状及食管动力的关系.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26: 967-970.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6.09.008

31.  丁召路, 王智凤, 李鸿斌, 孙晓红, 许琳, 柯美云*.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连接部屏障功能的探讨. 中华医学杂志. 2006,86: 2382-2385. DOI: 10.3760/j:issn:0376-2491.2006.34.003

32.  王智凤, 柯美云, 孙晓红, 郭晓峰, 方秀才. 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和感觉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消化杂志. 2004,24: 526-529. DOI:10.3760/j.issn:0254-1432.2004.09.005

33.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刘晓红. 不同饮食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的影响及胃食管酸反流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26: 628-633.

34.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方秀才, 刘晓红.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24: 476-478. 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4.08.012

35.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方秀才. 膈脚屏障及食管体部清除功能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 289-293.

36.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评估. 胃肠病学. 2000,5: 211-213. 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00.04.004

37.   

38.  Fang X*,Zhu L, Wu D, Wang Z, Fei G, Chang M, Liu F, Xin H, Xu T, Chen W, Wen P, Li S,Zhao W, Chen W, Yao F, Sun X, Han S, Ke M. Natural history of gastroesophagealreflux: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a stratified, randomized population inBeijing. J Dig Dis. 2019,20: 523-531. DOI: 10.1111/1751-2980.12799.

39.  Fan WJ#,Hou YT#, Sun XH, Li XQ, Wang ZF, Guo M, Zhu LM, Wang N, Yu K,Li JN, Ke MY, Fang XC*. Effect of high-fat, standard, and functionalfood meals on esophageal and gastric pH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reflux disease and healthy subjects. J Dig Dis. 2018,19: 664-673. DOI:10.1111/1751-2980.12676.

40.  Chen Y,Wang R, Hou B, Feng F, Fang X, Zhu L, Sun X, Wang Z, Ke M*. Regional Brain Activity During Restand Gastric Water Load in Subtype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 Preliminary Brain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8,24: 268-279. DOI: 10.5056/jnm17076.

41.  Xin HW,Fang XC*, Zhu LM, Xu T, Fei GJ, Wang ZF, Chang M, Wang LY,Sun XH, Ke MY. Diagnosis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greement between Rome IIIand Rome II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for the practicality. J Dig Dis. 2014,15:314-20. DOI: 10.1111/1751-2980.12145. 

42.  Wang RF,Wang ZF, Ke MY*, Fang XC, Sun XH, Zhu LM, Zhang J. Temperature caninfluence gastric accommodation and sensitivity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Dig Dis Sci. 2012,58: 2550-5. DOI: 10.1007/s10620-012-2363-5.

43.  Ren Y,Ke M*, Fang X, Zhu L, Sun X, Wang Z, Wang R, Wei Z, Wen P,Xin H, Chang M. Response of esophagus to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in patientswith achalasia.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2,18: 391-8. DOI:10.5056/jnm.2012.18.4.391.

Zhao Y, Ke M*, WangZ, Wei J, Zhu L, Sun X, Zhang J. Pathophys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study in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vomiting.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0,16: 274-80.DOI: 10.5056/jnm.2010.16.3.274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