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魏镜,女,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创始人、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系主任。致力于神经精神障碍研究尤其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研究30年。已直接指导毕业获博士学位学生16名。
具有非常高的精神科、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临床造诣,国内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工作领军人物,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导师高度重视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注重在临床中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通过师生例会等各种形式与学生持续讨论问题、协助解决问题。长期与精神医学、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领域国际最顶级大学医院和机构保持学术和临床交流,使医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得到最高水平的临床和科学素质培训。
已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第一及通讯作者SCI因子总分80分。《中华精神科杂志》第五、第六届编委会委员,《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第五、第六届编委会委员。
曾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包括: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面上项目“抑郁障碍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共病研究”(PI);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抑郁症客观诊断指标的建立与个体化干预”(分中心PI);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项目“病人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干预和预警体系建设”(PI);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精神卫生能力建设试点项目”(子项目PI);卫生部中央保健局课题“老年抑郁性障碍患者临床记忆和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PI);北京市科委“十五计划”招标攻关研究项目“痴呆早期诊断量表规范化研究”(子课题PI);德意志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DAAD)项目“中德心身医学研究和培训”(中方PI);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联合攻关项目“抑郁症全程量化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抑郁症早期诊断方法和标准化综合治疗模式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神经症早期识别与治疗方案优化方案的研究”等。
参加“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获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参加“痴呆和帕金森病流行病学及干预、控制研究”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识别综合医院患者心理问题对提高精神卫生医疗和服务可及性的促进”获2019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史丽丽 副教授
洪霞 副教授
姜忆南 主治医师
曹锦亚 主治医师
李涛 主治医师
段艳平 主治医师
耿文奇 住院医师
万林 博士后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2000年以来)
1、1996.1-2000.12参加国家科委“九五计划”国家委托课题“中国六省市痴呆和帕金森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2001.12-2002.11参加北京市科委“十五计划”攻关项目“痴呆早期诊断量表规范化研究”
3、2002.3-2004.2牵头卫生部中央保健局课题 “老年抑郁性障碍患者临床记忆和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
4、2006.12-2008.11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亚健康诊治标准及干预措施研究”
5、2008.1-2010.12参加国家科委“十一五”攻关项目“抑郁症早期诊断方法和标准化综合治疗模式研究”
6、2008.1-2010.12参加国家科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神经症早期识别与治疗方案优化方案的研究”
7、2008.1-2008.12参加全球多中心研究BRIDGE项目
8、2010.1-2013.12牵头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面上课题“抑郁障碍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共病研究”
9、2010.1-2013.6参加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联合攻关课题“抑郁症全程量化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10、2011.1-2013.12参加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rTMS治疗抑郁症的技术优化研究”
11、2012.1-2012.12参加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心理治疗及心身科多中心合作研究项目“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综合征临床特征研究”
12、2013.10-2014.12子项目负责承担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精神卫生能力建设试点项目”
13、2013.7-2017.6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抑郁症客观诊断指标的建立与个体化干预”
14、2018.1-2018.12 牵头负责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项目“病人安全管理的心理评估、干预和预警体系建设”
15、2016.10-2020.5中方负责人参加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DAAD)项目“中德心身医学研究和培训”。
发表主要论著(第一和/或通信作者,2004年以来):
1. 魏镜等.如何检测记忆功能更有助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128-133.
2. 武力勇等. 抑郁症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和执行功能.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5): 324-327. 第二及通信作者
3. 魏镜.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教材《惊恐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
4. 魏镜等.长时延迟回忆测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5):348-350.
5. 魏镜.类风湿关节炎和抑郁.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3):149-150.
6. 魏镜等.惊恐障碍48例的躯体症状.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6):341-343.
7. 魏镜.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教材《抗抑郁治疗前沿进展》,《全面治疗抑郁的情绪和躯体症状》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8. 魏镜. 阿尔茨海默病的社区照料策略.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6):334-337.
9. 张菁等. 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多中心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7(13):889-893.第二及通信作者
10. 史丽丽等. 北京市部分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焦虑、抑郁现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 通信作者
11. 史丽丽等. 词语流畅性测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 通信作者
12. 史丽丽等. 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 通信作者
13. 王展等. 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研究.中国卒中杂志2009(4). 通信作者
14. Hong X, Currier GW, Zhao X,...Wei J.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convalescent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patients: a 4-year follow-up study. Gen Hosp Psychiatry, 31(2009)546-554. 通信作者
15. 魏镜. 这位患者是心理问题还是器质性疾病.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0(13)
16. 史丽丽等.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抑郁及焦虑障碍诊疗现状.协和医学杂志2011(2). 通信作者
17. 李练等.睡眠问题对抑郁/焦虑障碍诊断的提示.中华医学杂志2011. 91(23). 通信作者
18. 赵晓晖等.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3年资料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 通信作者
19. 吴凤清等.对手,还是伙伴?中国医院院长, 2011(10).第二作者
20. 倪英 黄悦勤 刘肇瑞 魏镜 唐牟尼 尼春萍 罗晓敏 程辉. 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门诊焦虑障碍现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
21. 柴晚星等.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障碍的共病;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2(02).通信作者
22. 洪霞等.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03). 通信作者
23. 史丽丽等.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课程设置及效果自评.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367-70.通信作者
24. Rainer Schaefert, M.D. a, Claudia Höner, M.D. b, Florian Salm, M.D. b, Michael Wirsching, M.D. b,Rainer Leonhart, Ph.D. c, Jianzhong Yang, M.D. d, JingWei, M.D. e, Wei Lu, M.D. f,Astrid Larisch,Ph.D, M.P.H. g, Kurt Fritzsche, M.D. b,⁎.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 somatic symptom severity of general hospitaloutpatients in China,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on line. 2012
25. 姜忆南等.SARS康复患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颅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13.93(5)通信作者
26. 孙夏媛等.医患对“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的观念和互动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3)通信作者
27. 洪霞等.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3) 通信作者
28. 赵晓晖等.综合医院住院老年患者精神科会诊情况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5)通信作者
29. 李涛等.综合医院精神科紧急会诊的特点.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 (8): 873-876 通信作者
30. WEI, Jing et al. IMPROV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CHINA: THE ROLE OF BALINT GROUPS. INT’L.J. PSYCHIATRY IN MEDICINE, 2013.Vol. 46(4): 417-427. 第一作者
31. 曹锦亚等.职业化医患关系技术(巴林特小组工作)培训需求和推广方向的研究.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19-122 通信作者
32. 熊娜娜等.综合医院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的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特点.协和医学杂志,2014.5(2) 通信作者
33. 熊娜娜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共病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9)通信作者
34. CAO, Jinya WEI, Jing. Evolu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doctor's role in China. Lancet. 2014 , 384(9945):742. 第二及通信作者
35. Li W, Leonhart R ,Schaefert R, Zhao X, Zhang L, Jing W, Yang J, Wirsching M, Larisch A,Fritzsche K. Sense of coherence contributes to physical and mentalhealth in general hospital patients in China. Psychology, Health &Medicine. 2014.
36. XIONG, Nana et al. Validation of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 for Major Depression in Chinese Outpatientswith Multiple Somatic Symptom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5, 174: 636-643. 通信作者
37. 洪霞等.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联络会诊精神医学服务模式探讨.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 14 (2) : 103-107. 通信作者
38. 曹锦亚等.医学活动中的共情及其困难—巴林特小组工作对促进共情的作用.医学与哲学.2015, 36(4B): 4-7. 第二及通信作者
39. 徐龙雨等.应用PDCA管理理念开展医院健康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 32 (2) : 90-92. 通信作者
40. 曹锦亚 魏镜.医学活动中的去人性化.协和医学杂志,2015, 6 (3) : 216-220. 第二及通信作者
41. 朱丽明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15,54 (6) : 525-529. 通信作者
42. 赵晓晖等.急诊科为自杀未遂者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障碍.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3):1833-1836. 通信作者
43. 辛海威 魏镜 柯美云. 功能性胃肠病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和建议.中华消化杂志,2015,35(7):498-499
44. 曹锦亚 魏镜. 对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的现象学理解.医学与哲学,2015,36 (11B) : 70-75. 第二及通信作者
45. 任洁等. 糖尿病问题量表测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度和信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1):806-811.通信作者
46. 史丽丽等. 综合医院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的患病观念和医患关系特点. 协和医学杂志,2016,7(1):23-28. 通信作者
47. SHI, Lili et al. A Comorbiditystudy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majordepressive disord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通信作者
48. 曹锦亚 魏镜 史丽丽. 面质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医学与哲学,2016,37(3B):5-7. 第二及通信作者
49. 曹锦亚 魏 镜等. 医学活动中患者的羞耻感及对其的超越的可能.医学与哲学,2016,37 (5B):75-77. 第二及通信作者
50. WEI, Jing et al. Current Trends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inChina.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2016; 85: 388–390. 第一作者
51. 曹锦亚 魏 镜等. 综和医院精神卫生实践方法之UPSCALE查房模型.医学与哲学,2016,37(10B):70-72,84. 第二及通信作者
52. 洪 霞 魏 镜等. 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联络精神医学的回顾性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38(4):422-427. 第二及通信作者
53. 曹锦亚等. 综合医院多元整合精神卫生服务.协和医学杂志,2016,7(6):436-438. 通信作者
54. “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17, 56(2).执笔人及通信作者
55. 姜忆南 魏 镜等. 临床情景剧在医患沟通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 37(2):277-280.第二及通信作者
56. 熊娜娜等.综合医院不同科室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及症状分布特点—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27 ( 2 ) : 81-84 . 通信作者
57. 段艳平等.综合医院针对焦虑的集体健康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5):364-365. 通信作者
58. XIONG,Nana WEI, Jing, et al. Psychologicaland somatic distress in Chinese outpatients at general hospitals: across-sectional study. Annal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17; 16: 35-. 第二及通信作者
59. 李 涛等.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的疾病归因特点.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 (3) : 358-364. 通信作者
60. XIONG, Nana et al. Operationaliz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ofDSM-5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 BMC Psychiatry. 2017;17: 361-. 通信作者
61. 史丽丽 魏 镜等. 规培住院医师与八年制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例.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2):196-200.第二及通信作者
62. 熊娜娜 魏 镜等. 中文版患病观念问卷修订版在门诊患者中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效度和信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9):713-719.第二及通信作者
63. XIONG, Nana et al. Illness Perception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18; 9: 122- 通信作者
64. XIONG, Nana et al. Antidepressants vs. Placebo for the Treatment of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18.12: 659-. 通信作者
65. 魏 镜 史丽丽 曹锦亚. 将心理健康状态系统评估与干预纳入患者安全管理. 协和医学杂志,2019, 10 (3): 206-210. 第一及通信作者
66. DUAN, Yanping WEI, Jing et al. The effect of short-termuse of benzodiazepines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patients being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9, 第二及通信作者
67. 魏 镜 李涛 罗夏红. 躯体症状障碍诊断标准的可操作性研究现状.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 52( 4 ): 235-240. 第一及通信作者
68. 赵晓晖 魏 镜等.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 52( 4 ): 247-252. 第二及通信作者
69. 马希全等. 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精神相关残障的评估.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 4 ): 241-246. 通信作者
70. 段艳平 魏镜等. 综合生理-心理-社会评估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 41(5):615-621. 第二及通信作者
71. DUAN, Yanping CAO, JinyaSUMMERGRAD, Paul WEI, Jing. A casereport of persistent risky dietary behaviors in a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 BMCPsychiatry, 2019 Nov. DOI:10.1186/s12888-019-2335-9通信作者
72. CAO, Jinya WEI, Jing FRITZSCHE,Kurt et al. Prevalence of DSM-5 somaticsymptom disorder in Chinese outpatients from general hospital care. GeneralHospital Psychiatry, 2020 Jan. DOI:10.1016/j.genhosppsych.2019.11.010第二及通信作者
73. 姜忆南 魏 镜等.躯体形式障碍与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比较.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 53( 1 ): 30-35. 第二及通信作者
74. LI, Tao WEI, Jing FRITZSCHE,Kurt et al. Validation of theChinese version of the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 for detecting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somaticsymptom disorders: a multicenter stud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20 , 82(3). 第二及通信作者
75. CAO, Jinya WEI, Jing ZHU,Huadong et al. A study of basicneed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medical workers in the fever clinic of a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Psychotherapyand Psychosomatics, 2020 March DOI:10.1159/000507453 通信作者
76. 段艳平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基本需求的定性研究.协和医学杂志, 2020,DOI:10.3969/j.issn.1674-9081.20200047 通信作者
获专利情况:
1. 综合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估问卷UPPSAQ-70,获作品著作权(京作登字-2016-L-00034682),北京市版权局,2016.01.29。作者。
2. UPSCALE查房模型 ,获作品著作权(京作登字-2017-L-00002166),北京市版权局,2017.01.17 。作者。
3. 临床情景剧 ,获作品著作权(京作登字-2018-L-00242953),北京市版权局,2018.05.21 。作者。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