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朱以诚
浏览量:5777   转发量:107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 神经病学
  • 邮箱 : zhuych910@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69154059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科副主任,199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法国Lariboisiere医院及Petit-Salpetriere医院从事神经流行病学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小血管病,系统开展脑小血管病的临床和影像研究,重点关注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及脑小血管病认知和步态障碍的发生机制。2011年开始与中科院合作开发非干扰、定量化神经功能分析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入选“2019年国家卫健委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落地30最佳案例”。设计并建立了北京顺义地区社区队列研究和协和遗体捐赠志愿者生前队列,应用定量化神经功能评价工具及影像评价方法对社区人群的神经功能进行长程随访研究,关注衰老相关神经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主持“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研究论文40余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脑血管病,脑小血管病,衰老相关神经损伤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脑小血管病研究团队包含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统计及生信分析技术人员2人,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5人。课题组现有在研科研课题7项,合计研究经费超过400万元。长期管理临床研究队列包括顺义社区人群队列,协和遗体捐赠志愿者生前队列,脑小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队列等。系统开展脑小血管病影像、临床、遗传和生物标记物研究。


项目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1.     系统开展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关键研究问题包括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标记物、脑大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差异性比较、脑小血管病的步态特征、衰老相关脑小血管病遗传及环境危险因素等。现有的关键研究成果包括,

(1)关注血管周围间隙的影像分析,首创应用高分辨核磁和三维重建影像分析技术对血管周围间隙进行诊断,研究发现血管周围间隙的扩张是一个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标记物,同时与老年人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腔隙的危险因素显著不同。

(2)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迂曲扩张两种大血管病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在千例规模的社区人群中证实,老年人群中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动脉迂曲扩张的危险因素显著不同。

(3)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上下肢运动速度均有显著改变,并证实丘脑萎缩在脑小血管病患者上肢运动速度的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4)应用影像手段在社区人群进行脑小静脉的评估,发现了影响脑小静脉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发现其和脑萎缩显著相关。

(5)系统开展衰老相关脑小血管病遗传及环境危险因素研究,重点关注NOTCH3基因与衰老相关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探索炎症因子及其他神经退行性变生物标记物与衰老相关脑结构改变的相关性。

2. 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开展多模态神经功能定量评价工具研究:应用电子数位板和高精度摄像设备研制了一整套与数字化认知功能、手功能及运动功能分析工具,并将其应用于人群研究及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定量研究中,目前已经获得正常值范围和部分疾病模型。

3. 设计并建立了北京顺义地区农村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社区人群队列于2013年起建立,纳入了1817例社区个体,系统采集了一般信息、既往史、各项危险因素、身体测量、各项血生化检查、定量化认知及运动功能检查、头颅MRI、心脏和颈动脉超声、血DNA全外显子组测序等资料,并进行了长期随访。该人群队列重点关注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影响,对研究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经济及环境因素对疾病谱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 设计并建立了协和遗体捐赠志愿者生前队列:纳入已经签署遗体捐赠志愿书的受试者800例,应用与顺义队列相同等的方案系统采集其生前完整临床资料、生物样本,并进行长期随访,保存其去世后的脑及其他重要组织器官样本,建成包含完整生前及死后数据的资料库及样本库,为衰老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北京协和医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在研科研项目:

1.     “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骨干):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2016YFB1001402,121万,2016.7-2020.6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脑小血管病运动症状特征及其发生的脑结构基础研究,81671173,57万,2017.1-2020.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炎症机制在衰老相关脑小静脉病发生中的作用,81971138,55万,2020.1-2023.12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团队项目,联合首席):基于人体组织器官库的老年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I2M-3-008,30万/年,2017.1-2020.12

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课题骨干):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和干预策略-衰老与相关退行性疾病机制的临床转化研究,XDB39040300,75万/年,2020-2024

已结题科研项目: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主持):脑神经多模态定量化关键技术,2015AA020506,345万,2015.1-2017.12

2.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首都特色”专项(主持):基于书写动作的定量化上肢功能评价工具研究,Z151100004015037,22.5万,2015.7-2018.7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全自动脑白质病变定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81173663,58万,2012.1-2015.12

4.      北京协和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终点项目(主持):脑小血管病运动症状及其发生机制研究, pumch-2016-1.3,20万,2016.11-2018.11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全自动脑白质病变定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中法交流项目),81211130105,4万,2012.1-2013.1

2.    人事部留学人员重点项目(主持):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核磁诊断标准的确定及其应用研究,10万,2011.1-2013.12


研究成果

近3年主要代表性论著:

1,   Arterial Stiffness is Associated with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otherthan Dolichoectas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an F, Zhai FF, Li ML, Zhou LX,Ni J, Yao M, Jin ZY, Cui LY, Zhang SY, Zhu YC.J Atheroscler Thromb. 2020 Jun14. doi: 10.5551/jat.55863. Online ahead of print. PMID: 32536634

2,  Zhai FF, Yang M, Wei Y, Wang M, Gui Y, HanF, Zhou LX, Ni J, Yao M, Zhang SY, Jin ZY, Cui LY, Dai Q, Zhu YC. Carotidatherosclerosis, dilation, and stiffness relate to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Neurology. 2020;94(17):e1811-e1819.

3,   Ao DH, Zhang DD, Zhai FF, Zhang JT, Han F,Li ML, Ni J, Yao M, Zhang SY, Cui LY, Jin ZY, Zhou LX, Zhu YC. Brain deepmedullary veins on 3-T MRI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J Cereb Blood FlowMetab. 2020 Apr  Epub ahead of print.PMID: 32312169.

4,  Su N, Liang X, Yao M, Zhou LX,Wang Q, Jin ZY, Zhang SY, Cui LY, Gong G, Zhu YC, Ni J. Cerebral MicrobleedsCorrelated with White Matter and Hippocampal Volumes in Community-DwellingPopulations. J Alzheimers Dis. 2019;71(2):559-567

5,   Zhai FF, Ye YC, Chen SY,Ding FM, Han F, Yang XL, Wang Q, Zhou LX, Ni J, Yao M, Li ML, Jin ZY, Cui LY,Zhang SY, Zhu YC. Arterial Stiffness 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FrontNeurol. 2018 Aug 28;9:723.

6,  Su N, Liang X, Zhai FF, Zhou LX,Ni J, Yao M, Tian F, Zhang SY, Jin ZY, Cui LY, Gong G, Zhu YC. The consequence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Linking brain atrophy to motor impairment inthe elderly. Hum Brain Mapp. 2018 Nov;39(11):4452-4461.

7,  Ao DH, Zhai FF, Han F, Zhou LX,Ni J, Yao M, Zhang DD, Li ML, Fan XH, Jin ZY, Cui LY, Zhang SY, Zhu YC. LargeVessel Disease Mod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dney Injury and CerebralSmall Vessel Disease. Front Neurol. 2018 Jun 26;9:498

8,  Han F,Zhai FF, Wang Q, Zhou LX, Ni J, Yao M, Li ML, Zhang SY, Cui LY, Jin ZY, Zhu YC.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BasedSample. J Stroke. 2018 May;20(2):239-246.

9,  Zhai FF, Yan S, Li ML, Han F,Wang Q, Zhou LX, Ni J, Yao M, Zhang SY, Cui LY, Jin ZY, Zhu YC. IntracranialArterial Dolichoectasia and Stenosis: Risk Factors and Relation to CerebralSmall Vessel Disease. Stroke. 2018 May;49(5):1135-1140.

10,         Su N, Zhai FF, Zhou LX, Ni J, Yao M, Li ML, Jin ZY, Gong GL, Zhang SY, Cui LY,Tian F, Zhu Y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Burden IsAssociated with Motor Performance of Lower and Upper Extremities inCommunity-Dwelling Populations. FrontAging Neurosci. 2017Sep 27;9:313

11,         SuN,  Zhai FF, Ni J, Zhou LX, Yao M, Peng B, Zhu YC, Cui LY. Pulse Pressure Within 3 Months After Ischemic Stroke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Stroke Outcomes. Am J Hypertens. 2017 Nov 6;30(12):1189-1195

12,     刘子悦,朱以诚.脑卒中干预试验中功能结局指标的发展[J].华西医学,2020,35(06):637-641.

13,     刘子悦,朱以诚.积极降压对脑小血管病防治策略的影响[J].协和医学杂志,2019,10(02):108-111.

14,     张江涛,陈思禹,韩菲,翟菲菲,周立新,倪俊,姚明,崔丽英,李明利,金征宇,朱以诚.顺义社区人群血管周围间隙发现率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9(09):647-652.

15,     敖冬慧,朱以诚.炎性反应与脑小血管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9,26(05):318-320.

16,     牟婧宇,朱以诚.血清炎性标志物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9,26(05):327-330.

17,     牟婧宇,高峰,韩菲,翟菲菲,杨萌,李明利,姚明,周立新,倪俊,金征宇,张抒扬,崔丽英,朱以诚.北京某社区人群血清黏附分子与脑大、小血管病的相关性[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9,26(05):334-338.

18,     韩菲,翟菲菲,周立新,倪俊,姚明,张抒扬,崔丽英,李明利,金征宇,朱以诚.顺义社区人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07):515-519.

专利:

1.    田丰,姜超词,朱以诚,周立新,袁晶,崔丽英,王宏安,一种多通道简易精神状态检测系统,2014.7.30-2034.4.1,中国,CN201410128613.3

2.    田丰,黄进,朱以诚,翟菲菲,王宏安 基于通用绘图任务的辅助疾病检测                     

3.    朱以诚,田丰,黄进,倪俊,周立新,李洋,王宏安 一种基于F.A.S.T方法的中风快速自助检测系统          

4.    田丰,范向民,姚明,朱以诚,范俊君,王宏安 一种基于手写文字输入的手部运动功能分析方法和终端

5.    田丰,李翔,朱以诚,苏宁,刘杰,黄进,王宏安 基于人体运动姿态的神经疾病辅助诊断

6.    田丰,黄进,周立新,朱以诚,马帅,王宏安 日常环境中的步态异常特征提取

7.    田丰,高敬,倪俊,朱以诚,范向民,范俊君,王宏安 一种基于触控手势的非干扰式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测方法

获奖情况:

1.    2019年9月24日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     “规范化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7.11 排名第三

3.    “规范化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8.3 排名第三

4.    “规范化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8.10 排名第三

5.    “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5.12排名第八

6.    “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1 排名第八

7.    2012年度 北京市优秀中青年医师

8.    2010-2011年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 “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学生信息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博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