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移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科主任,国家名医名方重点研究室颈椎疾病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医疗鉴定专家,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学系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专业特长:专业研究方向以脊柱疾病、特别是上颈椎和老年性脊柱疾患为主。对于上颈椎疾病、老年退行性脊柱疾病、老年骨质疏松及相关脊柱骨折、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和脊柱肿瘤等疾病所致枕颈肩腰腿痛、四肢麻木、活动受限、行走不稳、持物无力等复杂疑难脊柱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研究。
科研成果:上颈椎疾病方面的研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填补了骨科手术"禁区"的上颈椎领域的空白,本项目已在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临床应用;自 2004 年本技术在美国 Mayo Clinic(梅奥医院)临床应用,现已在全球 31 个国家广泛临床应用,推动了国际颈椎学科和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发展。发表专业论文近20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如《上颈椎外科学》,《实用血瘀证学》,《骨科手术学》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
奖励情况:2017年,“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6,2011两次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18年获得中日友好医院重大贡献奖。2019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中日医院骨科成立于1984年,2009年成立脊柱外科,并同时成立脊柱上颈椎中心,2017年12月医院为了促进学科发展,改名为骨科二部。脊柱外科是科室专长,是我院领先学科骨科的分支。2017年11月成立国家名医名方重点研究室颈椎疾病研究中心,中日医院上颈椎医联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目前我院上颈椎疾病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脊柱外科已成为全国的知名专业。
科室人员构成:
科室副主任为移平,护士长为郝庆英。现有医师15人、技师1人、护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1人,研究生导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8人、本科1人。其中副主任以上医师均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骨科二部负责人移平,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医疗鉴定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学系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19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17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8年获得中日友好医院特别贡献奖。
谭明生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协和医学院和北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名医名方重点研究室颈椎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上颈椎医联体牵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残协脊柱外科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杂志颈椎外科主编等40余个社会兼职。从事骨科基础和临床研究37年,取得了“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推动了国际颈椎外科的进步”,是构建现代中西医结合骨科临床诊疗体系和我国脊柱外科上颈椎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2年“率先提出寰椎类椎弓根解剖学新概念,首创寰椎类椎弓根钉技术”,被北美颈椎学会主席美国Mayo Clinic(梅奥医院)Currier教授称为谭氏技术,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一等奖、2011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2020年获得有国务院国资委、科技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科协颁发的“第2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李中实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主编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颈椎病尤其是颈性眩晕的研究工作,主要领域涉及从物理学诊断及影像学诊断方法、客观评价方法,到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药的开发及应用等。
门诊、病房设置:
医院本部科室开设谭明生、李中实、移平、梁立等全国知名专家门诊,每天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及骨科普通门诊。并开设颈椎病、脊柱微创等专病门诊。同时在北区、西区及国际医疗部开设骨科专家及普通门诊。
住院病床共设置41张。
设有脊柱脊髓功能检查室1间,治疗室一间。
诊疗设备介绍:
科室拥有先进手术显微镜1台、术中脊髓监测设备1台、超声骨刀设备2台、术中CT1台、C臂透视机3台、椎间孔镜及椎间盘镜手术操作设备各一台,超高速气动磨钻一台,脊柱手术床 及支架3台套,SofamorDanek手术导航仪1台。同时有脊柱微创通道及经皮置钉等相关先进设备及器械、骨水泥及填充囊袋等高新材料,可以所有脊柱外科手术顺利进行。
科室诊疗特色:
1、在谭明生教授带领下,历时17年,我科首创寰椎椎弓根钉技术,制定寰枢椎脱位的TOI外科分型和诊疗策略,“填补了人体25个椎骨中,手术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的脊柱内固定核心技术空白”,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谭氏技术”和上颈椎后路的“金标准术式”,自2004年该技术在美国Mayo Clinic(梅奥医院)临床应用,现已在欧美日本等全球31个国家广泛临床应用。2016年该成果论文入选《美国环球脊柱杂志》报道的1900-2014年“世界100篇有影响力的颈椎外科论文”(我国大陆入选论文),推动了国际颈椎外科的发展。具有世界领先的水平。
2、在李中实教授带领下对颈性眩晕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持续性系列研究,推出了针对颈性眩晕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引入国外先进的近红外线光谱仪技术,对疑难性、难治性颈性眩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采取特殊的药物等(包括中草药)保守治疗和各类手术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在国内外占据领先的学术地位。
3、微创脊柱治疗是我科特色,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前路OLIF椎间融合、腰椎皮质骨螺钉固定、通道下MIS-TLIF等腰椎后路微创融合、经皮椎弓根钉、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和微创下经椎弓根结合椎体强化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深得好评。
4、对于不同类型的各类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病的前/后路个体化手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尤其在治疗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先天畸形等方面疗效显著。
5、脊柱退变:对脊柱退变性疾病采取个体化精准治疗,从基本的锻炼、理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到开放性手术治疗,每年门诊治疗颈、胸、腰椎退变疾病超过五万人次,其中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千余例。在多节段、多部位存在异常的脊柱疑难性疾患方面,对可能导致症状发生的异常节段进行深入细致的症状性定位诊断研究,找出其真正病因,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创伤小、有效、经济的治疗。
6.脊柱畸形:对于脊柱外科各种畸形均采用系列化、个性化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和椎管狭窄手术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2首先引进经椎弓根截骨和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极大提供手术疗效。在北京市较早开展脊柱侧凸的发病率普查及各类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受到满意疗效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7、在脊柱肿瘤、结核及脊柱脊髓损伤等疾患的保守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科室科研成果:
多年来被评为卫生部属临床重点课题承担单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资助的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20余项骨科技术专利,在国内外《Spine》《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国内外主要医学杂志共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脊柱外科著作、教材30余部,主持制定了国内外首部脊柱外科寰枢椎脱位临床诊疗指南《AAD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其中主编《上颈椎外科学》和主译美国《脊柱创伤》等著作共5部。
科室教学情况:
承担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以及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理论课及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任务。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硕士培养点,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人。并做为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科室获得荣誉:
2017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8年获得中日友好医院特别贡献奖。
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873141,基于PTEN-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手术减压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大鼠督脉瘀阻型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机制 ,25.00万元,项目起止2019年01月至 2020年 12月,主持。
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173422 ,异补骨脂素对小鼠先天性枕颈部畸形动物及细胞模型胶原及 TGF 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2012/01-2015/12,59 万元,已结题,参与。
3.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61100000516009,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的研究”,2016/06-2019/05,100 万元,在研,参与。
4.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41107002514058,3D 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2014/06-2017/06,15 万元,已结题,参与。
5.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ZDXK-LX03-02,发展独具特色的脊柱外科,2007/6-2010/5,6 万元,已结题,参与。
6.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2002-3076,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2002/01-2005/12,12 万元,已结题,参与。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873141,基于PTEN-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手术减压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大鼠督脉瘀阻型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机制 ,25.00万元,项目起止2019年01月至 2020年 12月,主持。
2.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项目(重点研究专题),L212005脊柱机手术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动态跟踪关键技术及临床示范应用研究。2021.01-2024.12.分课题主持 ,省部级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82074218, 基于SIRT3/OPA1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重塑脊髓损伤 后线粒体动力学平衡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2021-01-01 至 2024-12-31, 55万元, 在研, 参与
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173422 ,异补骨脂素对小鼠先天性枕颈部畸形动物及细胞模型胶原及 TGF 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2012/01-2015/12,59 万元,已结题,参与。
5.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61100000516009,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的研究”,2016/06-2019/05,100 万元,在研,参与。
6.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41107002514058,3D 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2014/06-2017/06,15 万元,已结题,参与。
7.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ZDXK-LX03-02,发展独具特色的脊柱外科,2007/6-2010/5,6 万元,已结题,参与。
8.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2002-3076,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2002/01-2005/12,12 万元,已结题,参与。
获奖情况
2019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17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6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二完成人
2011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2018年获得中日友好医院特别贡献奖。
科研成果
在上颈椎疾病方面的研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团队发明的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填补了骨科手术"禁区"的上颈椎领域的空白,率先提出"脊髓减压,疏通督脉"的新观点,创建"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体系",为临床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寰枢椎复位固定和脊髓减压疏通督脉的关键技术,解决了严重寰枢椎脱位压迫延髓,危及生命的百年临床难题。2016年本项目论文入选 1900-2014年"世界100篇最有影响力的颈椎外科技术论文"(我国大陆唯一入选论文)。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目前已在全国 28 个 省、市、自治区临床应用;自 2004 年本技术在美国 Mayo Clinic(梅奥医院)临床应用,现已在全球 31 个国家广泛临床应用,推动了国际颈椎学科和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发展。
发表文章
1.Yi P, Dong L, Tan M, Wang W, Tang X, YangF, Zhang G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revised screw technique via the C1posterior arch and lateral mas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PEDIATR NEUROSURG,2013, 49(3):159-165.(第一作者)(SCI收录)
2.Mingsheng Tan, MD, Huimin Wang, MD,Yunting Wang, MD, et aMorphometric evaluation of screw fixation in atlas viaposterior arch and lateral mass[J]. Spine. 2003;28:888-95.(第六作者)(Spine为2002年世界骨科类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
3.Risk Factors for Sleep Quality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Before Operation,SleepBreath. 2020;24(2):669-674.
4.Dezocine prevents sufentanil-inducedcough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s,Sleep Breath. 2020;24(2):669-674.
5.移平,王延雷,谭明生, 等.督脉不同穴位组合电针对急性上颈段脊髓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6):1-5.(第一作者)
6.吴鑫杰,谭明生,移平.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中医正骨,2019,31(2):31-35. DOI:10.3969/j.issn.1001-6015.2019.02.008.(通讯作者)
7唐向盛,周峻,移平, 等.三维打印技术在中上胸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33(2):71-74(通讯作者)
8.唐向盛,周峻,移平等,责任节段融合术治疗高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3):199-203(通讯作者)
9移平, 谭明生,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基础及置钉技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7, 27(1):89-94.(第一作者)
10.移平, 谭明生, 吕国华,等督脉瘀阻型寰枢椎脱位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1):14-18.(第一作者)
11唐向盛, 谭明生, 杨峰,等.微创TLIF单侧置钉与传统TLIF双侧置钉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实用骨科杂志, 2017,23(5):385-389(通讯作者)
12唐向盛,谭明生,移平,等.活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2):97-100.(通讯作者)
13移平, 谭明生, 杨峰,等.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 24(1):8-10.(第一作者)
14移平, 谭明生, 杨峰,等.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不稳59例.中医正骨, 2010,22(2):59-61.(第一作者)
15移平, 谭明生, 塔娜,等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 18(10):862-864.(第一作者)
16.移平, 谭明生, 杨峰,等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3):192-194.(第一作者)
17移平, 谭明生, 杨峰,等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观察.中国骨伤, 2010, 23(4):245-247.(第一作者)
18.魏新荣,移平,杨峰,等.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3):255-257. (通讯作者)
19 魏新荣,移平,杨峰,等“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7):1674-1675. (通讯作者)
20.移平,谭明生,杨峰,韦竑宇,王慧敏.与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关的解剖学研究[J]. 首都医药. 2002(09)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