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刘兰霞
浏览量:3342   转发量:47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
  • 所属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 药学
  • 邮箱 : liulanxiabme@163.com
  • 工作电话 : 022-87891191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刘兰霞,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仪器平台中心主任,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AM、Nano Letter和Small 等TOP期刊的审稿人。同时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和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研究生分会常务委员(2019年-2023年)。2005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作,期间,曾于2017年公派赴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访问。共承担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项目1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项)与青年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协和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等科研项目,尤其获得了卫健委人才项目—青年奖掖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健康长寿先导科技专项 100万)的资助。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共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一项技术已完成技术转让,转让金额是1000万。获得第八届迈达青年论坛优秀论文奖和所级青年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纳米疫苗与佐剂,纳米药物,肿瘤免疫治疗与联合治疗,精准治疗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本团队近几年一直从事纳米疫苗与纳米CAR-T方面的研究,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与联合治疗。培养研究生6名,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院校级一等奖学金2名。本团队学习气氛浓郁,生活气氛和谐互助。

微信图片_20200728094444_副本12


项目情况

近几年共承担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项目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与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奖掖项目一项,此外,还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协和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等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等项目的研究。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2170947, 新型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化疗药物-佐剂球包球自载体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效果的研究, 2021.1-2024.12.69万元,主持。

(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870920, 自身具有佐剂功能的仿生型球形核酸纳米疫苗的构建及其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2019.1-2022.12. 60万元,主持。

(3)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670948,智能响应型纳米囊介导的针对双免疫检查点的肿瘤分子靶向免疫基因治疗,2017.1-2018.12,25万元,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1200674,碳纳米管的免疫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2013.1-2015.12,23万元,主持。

(5)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JCYBJC47600, 时-空型控释载药体系介导的前列腺癌联合治疗的研究,2015.4—2018.3,10万元,主持

(6)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发起的健康长寿先导科技专项-青年奖掖项目,2019-RC-HL-015,高效前列腺特异纳米疫苗的研究,2019.1-2021.12.100万,主持。

(7)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MS-I2M-3-004,纳米医学技术在血液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研究,2016.9-2020.12,200万。

(8)协和青年科研基金,多肽修饰壳聚糖作为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的基础研究,2010.10-2011.9,8万,主持。

(9)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6RC310024,时-空型控缓释载药体系介导的前列腺癌联合治疗研究,2016.1-2016.12,11万,主持。

(1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6ZX310090,针对双免疫检查点的智能响应性纳米囊介导的肿瘤分子靶向免疫基因治疗的初步研究,2016.1-2016.12,8万,主持。

(1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智能型纳米囊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初步研究,2015.5-2016.4,8万,主持。


研究成果

代表论文(第一作者/通讯)

1.     Bing Ma#, Yingying#, Bo Deng, PengjunXiao, Pengyu Huang, Dali Wang*, Lanxia Liu*, Tumor 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spherical nucle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chemo-immunotherapy, Journalof Nanobiotechnology, 2023,21:171(IF=10.2)

2.     Bo Deng, Bing Ma, Yingying Ma, PeiCao, Xigang Leng, Pengyu Huang, Yuanyuan Zhao, Tianjiao Ji, Xueguang Lu*,Lanxia Liu*,Doxorubicin and CpG loadedLiposomal Spherical Nucleic Acid for Enhanced Cancer Treatment,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2022, 20:140(IF=10.2)

3.    DanLiu, Bo Deng, Zongran Liu, Bing Ma, Xigang Leng, Deling Kong, Tianjiao Ji*,Lanxia Liu*, Enhance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via a self-assembledcarrier-free nanovaccine, Nano Letters. 2021 May 12;21(9):3965-3973. (IF=12.26)

4.    DanLiu, Jiale Liu, Bing Ma, Bo Deng, Xigang Leng, Deling Kong and Lanxia Liu*, A simple self-adjuvantingbiomimetic nanovaccine self-assembled with the conjugate of phospholipids andnucleotides can induce strong cancer immunotherapeutic effect,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1, 9, 84 - 92(DOI: 10.1039/D0BM01333A)(IF7.590). 

5.  Jing Zhang#, Dan Liu#, Jiale Liu, Yanfeng Han,Haiyan Xu, Xigang Leng, Deling Kong, LanxiaLiu*, Hybrid spherical ncleotide nanoparticles can ehance snergisticati-tumor Effect of CTLA-4 and PD-1 blockades,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0 Sep7;8(17):4757-4766. (IF 6.843). 

6.  Jiale Liu, Xiaoxuan Liu, Yanfeng Han, JingZhang, Dan Liu, Guilei Ma, Chen Li, Lanxia Liu*, Deling Kong*. NanovaccineIncorporat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Enhances Antigen Cross-presentation andPromotes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37),30983–30993 (IF 8.456) 

7. Liu L, Ma P, Wang H, Zhang C, Sun H, Wang C, Song C, Leng X, KongD, Ma G. Immune responses to vaccines delivered by encapsulation into and/oradsorption onto cationic lipid-PLGA hybrid nanoparticles. J Control Release.2016, 225:230-239 (IF 7.786).

8.Liu L, Cao F, Liu X, Wang H, Zhang C, Sun H, Wang C, Leng X, Song C, KongD, Ma G. Hyaluronic acid-modified cationic lipid-PLGA hybrid nanoparticles as ananovaccine induce robust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ACS Appl MaterInterfaces. 2016, 18;8(19):11969-79 (IF7.504). 

9. Xiaoxuan Liu, Jiale Liu, Dan Liu, Yanfeng Han,Haiyan Xu, Lanxia Liu*, Xigang Leng*, Deling Kong.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Assisted Nanovaccine PromoteAntigen Cross-presentation an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Biomaterials science. 2019 Dec1;7(12):5516-5527.  (IF 6.183). 

10. Lanxia Liu, Guilei Ma, Chao Zhang, Hai Wang, Hongfan Sun, ChunWang, Cunxian Song, Deling Kong. An Activatable Theranostic NanomedicinePlatform Based on Self-Quenchable Indocyanine Green-Encapsulated PolymericMicelle. 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 2016, 12(6):1223-1233 (IF 4.521).

11. Xiaoxuan Liu, Lin Zhu, JingjingMa, Xinxiao Qiao, Dunwan Zhu, LanxiaLiu*, Xigang Leng*. Target-specific delivery of siRNA into hepatoma cells’cytoplasm by bifunctional carrier peptide. Drug Deliv.and Transl. Res. 2017,7:147–155. (IF 3.395). 3区

12. Liu L, Wang H, Liu Q, Duan M, Dong X, Zhu D, ZhuY, Leng X. Bio-distribution of TAT-LHRH conjugated chitosan/DNA nanoparticlesin the mice bearing hepatoma xenografts. J Biomed Mater Res A.2016,104(10):2394-400. (IF 3.076). 2区

13. Lanxia Liu, Xia Dong, Dunwan Zhu, Liping Song, Hailing Zhang,Xigang Leng. TAT-LHRH conjugated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as a genecarrier specific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Nanomedicine. 2014, 9:2879-2889 (IF 4.383).

14. Lanxia Liu,Xiaohong Li. Chao Zhang, Xigang leng,Cunxian Song.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oronary Stents for Intravascular GeneDeliver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668:265-268 (EI).

15. Lanxia Liu, Yuanyuan Bai, Dunwan Zhu, Liping Song, Hai Wang, XiaDong, Hailing Zhang, Xigang Leng.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chitosan/DNAnanoparticle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aive CD4+ T cells. Journal ofNanoparticle Research 2011,13(6):2577-2585 (IF3.287).

16. Liu LX, Bai YY, Zhu DW, Song LP, Wang H, Dong X, Zhang HL, Leng XG.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arginine-chitosan/DNA nanoparticles on human naiveCD4+T cells.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2011, 96A(1):170-176(IF 2.625).

PCT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兰霞,刘丹,刘佳乐,冷希岗。一种迷你联合佐剂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CT/CN2020/096576, 国际申请日:2020.6.17(申请进入美国和澳大利亚)

发明专利

1.    发明人:刘兰霞,邓博,冷希岗,马兵。球包球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ZL202110307693.9, 授权日期:2022年4月1日

2.    发明人:刘兰霞,冷希岗,马兵,邓博。双轮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2110308701.1,申请日期:2021年3月23日

3.    发明人:刘兰霞,刘佳乐,孔德领。仿生型自组装球形核酸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专利号:ZL201810777729.8,授权日期:2020年9月4日。

4.    发明人:刘兰霞,刘丹,冷希岗,孔德领。自组装球形药物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申请号:ZL201811082850.5,申请日期:2018年9月18日。

5.    发明人:刘兰霞,邓博,马莹莹。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原位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2111565277.5. 申请日期:2021年12月20日。

6.    发明人:刘兰霞,冷希岗,马兵。双佐剂自载体原位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2111562762.7,申请日期:2021年12月20日。

7.    发明人:马桂蕾,刘兰霞,曹凤强,一种吲哚菁绿自组装纳米疫苗及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710254801.4,申请日期:2017年8月11日。

8.    发明人:刘兰霞,刘丹,刘佳乐,冷希岗。一种迷你联合佐剂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1911012900.7, 申请日期:2019年10月23日。

9.    发明人:刘兰霞,张静,刘丹,冷希岗。CTLA-4Aptamer靶向共负载PD-1siRNA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专利号:ZL201911114094.4,授权日期:2022年11月4日。

10.  发明人:冷希岗,刘兰霞,朱敦皖,董霞,宋丽萍。提高药物/基因的靶向性和转染效率的多肽载体及用途,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435698.6

11.发明人:刘兰霞,马莹莹,马兵。专利名称:自载体球形多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2211071655.9,申请日:2022年9月2日。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