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长。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负责人。曾先后获得2011年度“协和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度中国解剖学会“青年解剖科学家奖”、2020年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脑学者”等荣誉称号。
课题组成员:
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2人,主管技师1人,在读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人,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训练3人,“大学生创新基金”5人
和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联合成立“麻醉-疼痛联合实验室”
马超课题组:神经科学的转化医学研究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主要研究方向:
1. 慢性痛与瘙痒症的神经机制:
慢性痛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医科院基础所原谢益宽教授实验室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神经生物学研究实验室和科研梯队,以神经电生理、药理学、影像学、免疫组化和动物行为学为主要手段,以背根神经节在体和离体记录平台为技术特色,重点研究慢性痛的免疫相关机制以及外周感觉神经元的异位放电机理。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还与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成立了“麻醉-疼痛联合实验室”,并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等开展合作,将研究范围推广到慢性痛与瘙痒患者的病理改变和治疗。痒觉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其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类似的方法和思路,痒觉及瘙痒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可以与慢性痛的研究同步开展。
此研究课题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基础所院所长基金、医科院“协和学者”奖励基金等支持。
2. 人脑组织库的建设和研究、人脑衰老与痴呆的机制:
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人脑组织库,简称“协和脑库”)最初成立于2012年,依托单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是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体志愿捐献接受站基础上设置的专用于人脑组织保存和研究的公益性机构。2019年被科技部正式认可成为国家级科技资源平台: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协和脑库成立至今,已接受并保存了两百八十余例全脑组织样本,成为国内最大的规范化人脑库。在自身开展脑库标准化建设、人脑衰老与痴呆相关的神经病理和多种组学的研究的同时,联合国内十多所院校制定和发表了《中国人脑组织库标准化操作方案》,并为本院校及国内其他单位的多个研究课题组提供了宝贵的人脑组织样本,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的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作为国家级资源平台,我们将继续以支撑和引领中国的脑科学研究为目标,为维护脑健康、战胜脑疾病做出积极贡献。
目前该研究项目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中国医学科学院人体组织器官资源库建设项目等支持。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
1. 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度定向委托项目,编号#2021ZD0201100,“人脑组织资源库及地区脑库协作网络平台”及课题1#2021ZD0201101,“北方地区人脑库协作网络平台建设”,2021.12-2026.11,负责人:马超。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编号CIFMS #2021-1-I2M-025,“基于志愿捐献者生前队列的人体组织资源库建设”,2021.10-2025.12,首席专家:马超。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批准号:82050004,“人体组织液界面流动网络的循环功能和结构研究”,2021.1-2023.12,负责人:李宏义(主要参与者)。
[已完成的科研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81771205,“伤害性感觉神经元FcεRI在小鼠过敏性结膜炎瘙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8.1- 2021.12,负责人:马超。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团队项目,编号CIFMS#2017-I2M-3-008,“基于人体组织器官库的老年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1-2020.12,首席专家:马超。
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与基础重大重点研究“人脑认知功能及障碍研究”(16JC1420500),“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资源库和早期诊断技术研发”子课题(16JC1420502)负责人:马超。2017.1-2019.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培育项目,批准号:91632113,“基于中国人脑组织库的阿尔茨海默病分子机制研究”, 2017.1- 2019.12 ,负责人:马超。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81271239,“痛觉神经元 Fc-gamma-I 型受体在慢性痛发生中的作用”, 2013.1- 2016.12 ,负责人:马超。
6. 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科研基金,2014C01,“人脑组织库平台建设和研究”,2014.1-2014.12,负责人:马超。
7. 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青年科研基金,2011C01,“外周感觉神经元Fc受体参与痒觉和瘙痒症的机制”,2012.11-2013.10,负责人:马超。
8.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院所长基金, 2011RC01, “慢性痛的神经机理研究”,2011.12-2013.11,负责人:马超。
9. NIH/NINDS,2R01NS014624-34A1, Peripheral Neural Mechanisms of Inflammatory Itch and Pain.P.I. Robert H. LaMotte; Co-I. Chao Ma(课题合作人). 2012.9-2016.6.
10. NIH/NINDS,1R21NS075706-01A1, In-vivo properties of visualized, molecularly labeledneurons mediating itch. P.I. Robert H. LaMotte; Co-I. Chao Ma(课题合作人). 2011.12-2013.11.
11. Yale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Research StartupFund. P.I. Chao Ma(课题负责人). 2/1/2009-11/30/2011. Immune-relatedmechanisms of chronic pain.
12. NIH/NINDS,1-R21-NS065091-01, Antigen-specific immune mechanisms of neuronalhyperexcitability and chronic pain. P.I. Chao Ma(课题负责人). 2/1/2009-7/31/2011.
[综述和论著]
95. Liu F, Yin X-S, Cong C, Wang Y, Ma C*. Human Brain Banking As a Convergence Platform of Neuroscience and Neuropsychiatric Research. Human Brain 1(1), 2022. https://doi.org/10.37819/hb.001.001.0204
[健康科普著作]
协和人说健康:女性身体的真相.金涛马超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获得“2020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科普图书类优秀作品】
协和人说健康.马超金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获得“2018中国医界好书”,2018年度国家卫生健康委管出版单位卫生健康主题宣传激励项目“图书推荐名单”,以及“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2022年7月出版增订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一种药物缓释载体、缓释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发明人:贺渝淼,马超,黄宇光。申请号:202111551019. 1,2021年12月18日申请,2023年1月16日授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伊曲康唑作为镇痛药物的应用。发明人:马超,王涛,孙丰润,张崇敬。申请号:2022104242983,2022年4月21日申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脑干模型。穆瑞民,曹承刚,马超。申请号:ZL 202123096141.2,2021年12月10日申请。2022年5月24日授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分体式面膜。崇煜明,马超,白明,王涛,龙笑。专利号:ZL 202120981152.X,2021年5月10日申请,2021年11月17日授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可拼接脊柱模型。马超,陆菁菁,张丁月。专利号:ZL 202021723050.X,2020年8月19日申请,2021年4月2日授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外周神经电刺激器。发明人:马超,吴永亮,丁孝宇,王子木,郑政。申请号:201910644990.5,2019年7月17日申请。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颅骨和脑模型。马超,陆菁菁,陈槺,贾梓淇,耿畅,钱天一,罗瑞。专利号: ZL201821295133.6,2018年8月13日申请,2019年7月19日授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布比卡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人:马超,贺渝淼。申请号:201811308025.2,2018年11月5日申请。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脊髓及内脏神经模型。马超,穆瑞民,张迪。专利号:ZL 201721656215.4,2017年12月1日申请,2018年12月5日授权。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大脑皮层功能柱模型。马超,穆瑞民,张迪,等。专利号:ZL 2016 2 022438.X,2016年3月23日申请,2017年1月4日授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含有布比卡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人:马超,王涛,谢益宽,黄宇光。专利号:ZL 201610329869.X,2016年5月18日申请,2019年1月22日授权。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小脑模型。马超,刘克,曹承刚,等。专利号:ZL 2014 2 0561113.4,2014年9月26日申请,2015年2月18日授权。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