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李聪然,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5月出生,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药理室。2001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先后前往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抗菌药效学、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863项目分任务1项、协和青年基金1项、院所长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骨干,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瑞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同创新团队项目”等。 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2010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新星”,以及中国药学会“赛诺菲-安万特”青年生物药物奖,2016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梅里埃研究院青年科学家奖”。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包括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0篇,分别发表在PNAS、AAC、JB、JAC、IJAA、APSB、Virulence等杂志上。
所在药理室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抗菌药物研发的重要基地,王诚德、王敏、李嗣英、林赴田、游雪甫先后担任室主任。
针对抗感染药物药效评价的技术瓶颈,通过源头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抗感染药物药效评价平台率先在我国建立了综合、规范、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抗感染药物药效评价平台,构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抗感染关键实验材料资源库和信息库。从“十一五”、“十二五”以来,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抗感染及微生物药物高效筛选平台和抗感染药物药效评价平台,始终坚持针对耐药菌的创新药物筛选与发现体系的特色建设和新型抗耐药菌药物药物的专向研发。在“十三五”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平台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已针对细菌的多种耐药机制、蛋白相互作用等药物靶标进行了规模化筛选和药物候选物获得研究,建立了多个针对耐药细菌药物新型靶标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了抗耐药菌高效筛选与活性评价的体系;进行了规模化抗耐药菌药物筛选研究,获得一批抗耐药菌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初步形成了创新抗感染药物的研发链体系。在硬件上已建立了感染动物屏障实验系统,标准菌株冻存库,临床耐药菌株保存系统,微生物菌种库,微生物、天然产物来源化合物库等。
多年来,抗感染药物药效评价平台不仅服务于本所研发项目,而且还更多地和有效地服务于我国其他的药物研发机构、高校及企业。国内50%以上抗感染药物的药效评价均由本学科实验室完成,近几年评价抗感染药物40多种,并研究其分子机理。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的绝大多数一类创新抗菌药物如可利霉素、昌欣沙星、威替米星、重组溶葡球菌酶、苹果酸奈诺沙星、MRX-I、MRX-4等均在本学科实验室完成。同时承担了国外大学、制药企业等的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与药效评价研究,为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为国家级菌毒种保藏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实体之一的药用微生物相关菌(毒)种保藏分中心(CAMS-CCPM-A),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国卫科教函[2018]279号),构建了我国抗感染关键实验材料资源库,直接为国内外有资质的制药企业、研发结构、大专院校等提供药用微生物菌(毒)种和技术服务,对国内医药领域的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可产生直接贡献,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抗菌药物曾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着其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出现,并且近几年愈演愈烈,出现多药耐药、超级耐药细菌,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挑战。基于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以了解敌人(细菌)、敌人的武器(细菌耐药机制)、我们的武器(抗菌药物及作用机制)和发展新型武器(新型抗菌药物、抗菌策略),来对抗细菌耐药性。
1. 细菌生理代谢研究:通过对细菌生理代谢过程的研究,找出与细菌生理代谢密切相关的关键步骤或分子,寻找可能的新型靶点或可干扰细菌生理过程的小分子或化合物,发展新型抗菌策略。
2.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基于关注的耐药机制或表型,从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筛选耐药菌株,从分子到动物水平进行研究,为回击细菌耐药、发现潜在抗耐药菌靶点提供支持。包括高毒高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研究、粪肠球菌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研究等。
3. 细菌耐药进化和适应性代价研究:细菌在面对抗生素压力时,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因额外负担,这种耐药性会给菌株带来适应性代价(fitness cost),导致突变株生存能力、毒力等的降低。如果适应性代价过大,因无法与野生株竞争,突变株将很快从群体中被清除;相反,如果适应性代价很小,耐药株就易于累积,导致耐药菌、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对抗菌药物和菌株的耐药机制进行适应性代价评估,有助于更加全面的理解细菌耐药性的进化轨迹,及早减少易于产生低适应性代价耐药性的抗菌药物的应用,降低耐药产生的速度。
4. 新型抗菌药物和新型抗菌策略研究:基于细菌生理代谢和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开发新型抗菌策略,应对细菌耐药严重和新抗菌药物缺乏状况。如基于对细菌D型氨基酸的代谢研究发展了β-内酰胺类和D-丝氨酸联合用药抗MRSA的新型抗菌策略。
5.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耐药突变株筛选,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找出抗菌药物作用的关键基因或靶点,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手段加以验证,为抗菌药物的开发和结构修饰提供基础和依据。
代表性论文
1. LiminDong, Jing Pang, Xiukun Wang, Youwen Zhang, Guoqing Li, XinxinHu, Xinyi Yang, Chung-Dar Lu, Congran Li*, Xuefu You*.Mechanism of pyocyanin abolishment caused by mvaT mvaU doubleknockout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 Virulence. 2020;11(1):57-67.(IF=5.542)
2. Qing Wang#,YuemengLv#, Jing Pang,Xue Li,Xi Lu,Xiukun Wang,Xinxin Hu, Tongying Nie,Xinyi Yang,Yan Q. Xiong,Jiandong Jiang,Congran Li*,Xuefu You*. In vitro and in vivo activity of D-serine incombination with β-lactam antibiotics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Acta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9,9(3): 496-504. (IF=7.097)
3. Genzhu Wang#, Jing Pang#, Xinxin Hu, TongyingNie,Xi Lu, Xue Li, Xiukun Wang, Yun Lu, Xinyi Yang, JiandongJiang,Congran Li*,Yan Q Xiong* and Xuefu You* Daphnetin: A Novel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Agent. Int.J. Mol. Sci. 2019, 20(4), E850. (IF=4.556)
4. Jian-MeiZhang#, Qing Wang#, Tong-Yan Han, Jian-Hua Liu, Xin-Xin Hu, Feng Qiao, Xin-YiYang, Cong-Ran Li*, Xue-Fu You*.Structure Analysis of Transposons Carrying aac(6’)-aph(2’’) Gene inEnterococcus faecalis Isolated in Beijing China and Comparison of TheirTransfer Efficien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Agents. 2018 Dec,52 (6) 799–804. (IF 4.615)
5. Cong-Ran Li#, Qian-QianZhai#, Xiu-Kun Wang, Xin-Xin Hu, Guo-Qing Li, Wei-Xin Zhang, Jing Pang, XiLu, Hong Yuan, Mikhail Fedorovich Gordeev,Le-Tian Chen, Xin-Yi Yang and Xue-Fu You.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In viv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RX-I, a new oxazolidinone. 2014Apr;58(4):2418-2421. (IF= 4.476)
6. Xiangyu Yao#, Congran Li#, Jianmei Zhang and Chung-Dar Lu.γ-Glutamyl Spermine Synthetase PauA2 as Potential Target of AntibioticDevelopment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 2012, 56(10): 5309-5314. (IF=4.659)
7. Cong-Ran Li#,Yi Li#, Guo-Qing Li, Xin-Yi Yang, Wei-Xin Zhang, Ren-Hui Lou, Jing-Fang Liu, Min Yuan, Philip Huang, Shan Cen, Li-Yan Yu, Li-Xun Zhao,Jian-Dong Jiang and Xue-Fu You. In viv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emonoxacin,a novel non-fluorinated quinolone.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0, 65(11): 2411-2415.(IF=4.659)
8. Congran Liand Chung-Dar Lu. Arginine racemization by coupled catabolic and anabolicdehydrogenas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3):906-911. (IF=9.4)
9. Congran Li,Hassan Wally, Shearman J Miller and Chung-Dar Lu.The multifaceted proteins MvaT and MvaU,members of the H-NS family, control arginine metabolism, pyocyanin synthesis,and prophage activ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 J Bacteriol. 2009,191(20):6211-6218.(IF=3.94)
参编专著
1.《应用分子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0章 抗菌药物的分子药理学
2.《高等药理学》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七篇 第35章 抗菌药理学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