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王佑春
浏览量:5577   转发量:13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所属专业: 病原生物学
  • 邮箱 : wangyc@nidfc.org.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基本信息:

王佑春,医学博士,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监局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及标准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学习情况:

1982.9-1987.7 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7.9-1990.7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硕士研究生,于1990.7获医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硕士学位。

1995.5-1998.6 在北京医科大学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专业为流行病学,于1998.6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7.5-2000.9 在英国伦敦学院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攻读第二博士学位(Ph.D.)(全日制),专业为病毒学,于2000.11获哲学博士学位(Ph.D)。

主要社会兼职:

2018.12至今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5.9至今中国药典委员会疫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2.11至今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2016.11-2019.11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主任委员

2010.6-2018.5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3.11-2017.11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和贡献:

长期从事多种医学病毒学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防控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先后主持3项国际课题、12项国家“863”、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0余篇,包括Cell、Science等SCI论文100多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编《艾滋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与质量保证》、《艾滋病疫苗研究与评价》、《Hepatitis E virus》等中文或英文专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获共青团中央第五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第二届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第十八届吴杨医学奖。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医学病毒学,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研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本课题组长期开展疫苗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建立了针对多种疫苗的体外及体内评价方法。建立了通用的包裹HIV核心的假病毒包装平台,将假病毒滴度提高了100倍以上。同时建立了成熟的VSV假病毒包装平台,可以作为HIV系统的补充,用于特殊病毒的包装。本课题组前期已成功构建了HIV、狂犬、流感、尼怕病毒、Ebola等假病毒,并建立了不同流行株和变异株的假病毒库,评价了相关疫苗的保护强度和广谱性,同时建立系列小动物假病毒感染模型,研究疫苗和抗体的保护机制,部分结果已经在活病毒模型中进行了验证。

    

    本课题组拥有流式细胞仪、Luminex检测仪、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化学发光检测仪、超速离心机、BIOCORE、荧光显微镜、荧光ELISPOT斑点分析仪器、荧光定量PCR仪等仪器设备;本单位拥有分析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众多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能保证相关实验工作的开展。同时,本单位拥有规范的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和模式动物制备室,是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能保证相关实验动物的供给。固定团队成员包括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或副高级技术人员5人,助理研究员3人,实验技术人员十余人。


项目情况


在研科研项目:


1.创新生物技术药评价及标准化关键技术2017ZX09101-001 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2018年-2020年 ,9121万 

2.HPV等新型和多价疫苗的创新性评价技术及标准化研究,2017ZX09101-001-001 十三五“重大新药创新”专项 2018年-2020年 ,566.28万

3.重大及突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7ZX10304402(2017/1-2020/12),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 2018年-2020年 ,393万

4.优势组合疫苗临床免疫评价方法学研究2018ZX10731101-002-006 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2018-01至2020-12, 71.47万

5.功能性治愈临床治疗的质量控制研究2017ZX10202102-001-006 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2018-01至2020-12,110.55万

6.中国HIV流行株假病毒体外评价平台的建立2017ZX10201101-003-002 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2018-01至2020-12, 200万

7.Ad5 疫苗临床试验病毒学及免疫学指标的评价2018ZX10731101-002-009 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2018-01至2020-12 ,224.81 万

8.HIVV1V2抗体及中和抗体检测研究2018ZX10731-101-001-006 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2018-01至2020-12,51.89 万

9.基于氯法齐明的苯吩嗪类衍生物抗狂犬病毒活性与作用机制及化学基础 国自然基金课题面上项目 2019.01-2022.12 ,55万

10."Development of Pseudovirus Platforms for COVID-19 Product Development "INV-006379 (盖茨基金会),2020.3-2021.6,150万


目前研究重点方向:


1. 新突发传染病防控产品的质量评价技术研究,包括假病毒技术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包括冠状病毒(SARS-CoV-2、SARS-CoV、MERS-CoV)、尼帕病毒(NIV)、埃博拉病毒(E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狂犬病毒(R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出血热病毒等。

2.宫颈癌疫苗(HPV)评价技术研究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评价技术研究。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已结题科研项目(部分):

1.戊型肝炎病毒人畜传播因素、早期诊断及预防措施研究2006AA02Z453,481万,2006.12-2008.1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负责人

2.艾滋病防治和诊断指标的评价研究WA-2006-04,70万,2006.10-2008.12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

3.艾滋病疫苗评价技术的标准化研究2009ZX10004-801,876万,2009-01-2010.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

4.生物制品安全评价技术及原辅料安全性研究2008BAI54B04,527万,2008.12-2010.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

5.戊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培养和病毒结构研究81171549,58万,2012.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负责人

6.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质量评价技术与标准化研究2012ZX10004701-001,979万,2012.01-2015.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

在研科研项目10项,代表性的有:

1."创新生物技术药评价及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 2018ZX09101001 ,9121.8万,2018.1.1-2020.12.3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负责人

2."Development of Pseudovirus Platforms for COVID-19 Product Development"INV-006379(盖茨基金会),150万,2020.3-2021.6

(具体见项目情况)




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包括:

1. 建立系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断试剂国家质量控制体系,推动了我国血液筛查用药品和诊断试剂的升级换代和质量提高;负责血液筛查用HIV诊断试剂国家药典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负责9种HIV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的研制和国家标准制订。以上工作提高了我国HIV的诊断水平,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血液安全。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1。

2.在国际上首次报告戊型肝炎病毒(HEV)4型和兔HEV;首次提出戊肝诊断的尿液标志物;开展我国HEV人畜传播风险研究,揭示HEV人畜流行病学特征;研制出首个HEV抗原诊断和核酸诊断试剂;建立HEV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感染模型,为我国HEV疫苗研究和感染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以上工作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以上奖项均排名第1。

3.负责我国艾滋病疫苗质量标准的制定;研制系列艾滋病疫苗质量控制方法和效力评价方法,推动我国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进程。获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1。

4.从事新突发传染病防控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研究,建立了假病毒平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发表通讯作者Science、Cell(3篇)、Cell Res、STTT、NSR、Cell host microbe、Nature Microbiol、Nature Protoc、EMI等SCI文章。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