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郑宏
浏览量:688   转发量:15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学位:硕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阜外医院
  • 所属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邮箱 :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郑宏,男,1962年9月,江西籍。教授,主任医师,协和医大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及中华医学会司法鉴定临床专家,卫生部首批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擅长心血管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曾先后担任法国ParlyII心脏介入中心客座教授,武汉亚心导管室主任,北京现代先心病诊治中心首席专家,首届中印先心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疗国际研讨会执行主席,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心血管外科学系及305医院等十余家医院特聘教授与专家。现兼任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第一副会长兼秘书长及法比分会副会长等。  

      198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并留一附院放射科工作,1988年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9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工作至今。1996-98年在法国ParlyII心脏中心作访问学者与客座教授。1999年被评选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8名。1996年及2000年分别两次破格晋升为副及正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病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心血管介入治疗最优方法选择及相关器械的应用与研发,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人工心脏的研发等临床医学转化工作。先后四次承担卫生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获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8项,“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专利入选《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名录》及《中华优秀专利精选》。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8部,其中NIR支架和PC涂层支架论文(CCD 1999;43:153-),〔JACC 1999;32(2):340-〕等5篇论文为国际最先或最大组报道。参与“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3项以上课题获省部级及国家级医学奖,多次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及“国家十三五战略研究规划重点任务”有关“先心病、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解决方案”及“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战略规划“的起草与编写工作。在法国研修期间,因突出表现曾接受“凡尔赛新闻周报”记者专访并报道。

       从事心血管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工作30多年,已完成各种心血管造影及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上万余例,在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肾血管性高血压、颈动脉、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其中“应用亲水性导丝的硬端行完全堵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主动脉瓣上狭窄双球术成形术”,“3D打印技术指导下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等6例以上介入技术应用为世界首创与最先报道。

        作为国内最先进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应用推广的学者之一,主办及参加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普及推广学习班与研讨会数十余次,曾到全国各地以及印度、越南等国以及与欧美国家顶级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讲座及手术演示并帮助其开展心血管病诊疗新技术新项目达上百余次。

        目前担任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第一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着力将留学归国医生的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搭建全国性医患互联网平台以及带动并促进国产药械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提高。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项目情况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系列产品项目 

(一)先心病介入治疗装置(成熟并已应用于人体)    1、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有专利)  

 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有专利)

 3、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4、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二)心血管介入治疗辅助装置(成熟并已用于人体)   1、心脏间隔缺损与心血管内径测量器(有专利)  

  2、心血管内异物抓捕器

(三)心房纤颤血栓形成预防装置(技术成熟)     

   1、左心耳封堵器(有专利)

(四)冠心病介入治疗装置

  1、桡、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装置(加芯片)   

   2、左心室减容装置(专利申请中)

(五)大血管介入治疗装置(研发中)   

   1、导丝定向引导与心血管内径测量装置(专利申请中)

    2、大及中小血管覆膜支架      

     3、肺动脉支架

(六) 人工心脏(研发中,合作方团队已有样机)              1、体外左心辅助装置

(七)3D打印指导下个性化治疗装置的定制 。

(八)其他:可植入心脏瓣膜、血栓滤器、肺动脉血栓抽吸装置,傻瓜冠脉造影装置等。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与工作

1、先 心 病“完 全 性 肺 静 脉 连 接 的 放 射 诊 断 ” 研 究 生 课 题(1989-1991年)。  

2、先 天 性 心 脏 病 的造 影 诊 断与 病 理对 照 研 究( 1990 年 至1993 年)。

3、孤立性肝坏死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及超声、CT、MRI与病理对照研究(1992年)。

4、法 乐 氏 四 联 症 左 室 容 积 的 超 声 与 造  影 测 量 对 比 分 析(1994 年)。

5、1994 年 卫 生 部 科 研 开 发 基 金(5万元)课 题 “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封 堵 器 开 发 与 实 验 研 究 ” 的 课 题 负 责 人。

6、国外研修期间从事科研(1996年9月-1998年6月)①各种冠脉内支架(包括16种)术前、术中及术后造影的冠状动脉定量分    析(QCA)研究。   ② 各种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包括16种)急慢性并发症及疗效研究(造影分析,病例登记,电话随访、临床随访及结果总结)③ 参与欧美造影协会“激光导丝在完全堵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随机 对比临床试验研究”(TOTAL)。④ 电子病历的设计与循证医学研究。⑤ NIR支架及CP支架国家多中心登记前瞻性随机性临床试验研究。

8.98年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与外科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的课题负责人。

9.“动脉导管未闭新型封堵器的开发研究”开发成功并应用临床,   效果满意。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9421702110.

10、参与九五攻关课题“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疗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11.1999年与超声科合作完成“超声心动图对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的疗效评价”;

12.2000年与麻醉科合作完成“NO气体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诊治的应用研究”。

13. 2001年与外科合作完成“肺动脉造影定性、定量研究对肺高压先心病术后疗效评 价。”

14. 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的课题负责人。

15. 2005年,国产先心病封堵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课题负责人。

16. 2006年,国产心血管内径测量器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专利发明与临床研究负责人。

17.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型轴流泵对复杂先心病(方坦)术后右心辅助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的课题负责人。

18. 2010年,糖萼的内皮保护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课题指导。

19.2011年,多发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研究与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评价研究;研究生课题指导导师

20.  64排螺旋CT心脏增强扫描在左心耳解剖形态评价。研究生课题指导导师。

20. 2012年,人工心脏的研发与国产化,主要成员之一与协调人。

21. 2013年,左心耳封堵器的研制,发明人与课题负责人。

22. 2013年,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 

23. 2014年,“左心耳与异常血管通道封堵器的产业化”获南京南京321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入选项目,项目负责人。24.2015年, 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结构性心脏病诊治网络服务体系的建立,发起人之一

25.2016年, 3DP技术在复杂先心病解剖结构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课题负责人。

26.2017年,经皮导管左心功能辅助治疗器械设计与可行性研究,课题负责人。

27.2018年,3D 打印拟人化医疗功能模型系统及临床应用,课题组主要成员。

28、.2019年,3D打印技术在先心病个性化诊疗中的应用。

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及受表彰情况 

1、论文“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的放射诊断”获中国循环杂志有奖征文三等奖,并被“中国医药论坛报”转载。

2、1992年获全国心胸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英语论文演讲比赛二等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获“三峡杯”全国专利评选一等奖。

3、“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获阜外医院级成果二等奖。

4、“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专利入选《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名录》第四辑1995,P68。“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入选《中华优秀专利精选》(1996.11)。

5、1996年10月在法国研修期间,因突出表现曾接受“凡尔赛新闻周报”记者专访,并刊于96年11月13日的周报上。

6、NIR支架论文(CCD 1999;43:153-)为国际上NIR支架临床研究单中心最大组报道。

7、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Biocompatible Phosphorylcholine-Coated Coronary Stent.的论文〔JACC 1999;32(2):340-〕为生物相容性PC被膜支架临床应用研究的国际首篇报道。

8、应用亲水性导丝的硬端行完全堵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J Invasive Cardiol 1999;11(3)135-8)为国际上首例报道。9、经桡动脉行双侧内乳动脉造影法(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9 ; 45:1-3)为国际上首例报道。

10、直接支架术治疗左主干病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9;7(2): 101-103.〕为该方法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国际最先报道。

11、1999年,“重症法四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姑息治疗术” 为院内首例。

12、1999年,获阜外医院国际性论文发表特别奖(全院年度国际论文篇数第一名)。

13、2000年1月20日成功实施“主动脉瓣上狭窄双球术成形术”国内首例,双球法为国际首例。(武汉诸家报纸及电视台已作报道)

14、2000年成功实施“对吻双螺旋弹簧钢圈PDA封堵术”为国内领先。2000年“肺动脉瓣上狭窄球囊成形术”也为国内领先。15、2001年10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介入心脏病学法语报告学术会议”。

16、2003年,因“心血管异常通道闭合器”专利被特邀出席“全国第二届科学家论坛”研讨会。

17、2004年,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开发成功并通过中国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的检测,2004年底,房缺、室缺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试字号)。

18、2006-2008年,多次赴印度班加罗尔、加尔各答及新德里进行手术表演与指导。

19、2007年作为中国唯一的特邀嘉宾出席印度“第9届儿科心脏病学年会”并作了“中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的主题报告,受到多国与会代表的赞赏和好评。

20、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在封堵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 。中国循环杂志2008 ;23(1):39。国内首先报道。

21、2009年组建华人医生网,致力于医疗信息化与电子病历的开发研究。

22、2009年,为支持家乡老区建设,发起组织在江西宜春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硒、硒温泉与人体健康高峰论坛”活动,并应邀出席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9年“宜春月、中华情”的中秋联欢晚会。

23、2010年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二五”及中长期建设需求有关“心脏间隔缺损及异常血管通道封堵器”研发工作建议书的起草。

24、2011年,双PDA封堵器治疗冠状动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成功(附2例报道)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1;8(1):6-9。国际首例报道。

25、2011年6月,受“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组委会邀请,作“转化医学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我们的优势与劣势”的演讲交流。 

26、2012年,获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年度工作贡献奖。

27、2013年,《留学生杂志》图片人物专访。

28、2013年,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报道,国内首例报道。

29、2013年,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参与人。

30、2014年,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参与奖。

31、2014年9月,3DP技术指导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获得成功,此方法打破了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禁区,为国际首创。至今已完成30余例。

32、2015年,参与科技部组织的“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工作,负责“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解决方案”部分的编写。

33、2015年,参与“国家十三五战略研究规划重点任务”---“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战略规划“的起草与编写。

34、2019年5月,3DP技术指导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上腔型房间隔缺损获得成功,为国际领先。 

专利情况

1、1994年,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 ZL94217021.01997年,

2、房间隔缺损闭合器获国家发明专利(1997.2.12.)。CN1142351A2000年,

3、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4、2002年,心血管异常通道闭合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2234990.1。

5、2004年,“心血管内径测量器”已在专利公报发表(ZL200410029850.0)。

6、2010年,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2234990.1

7、2011年,心血管内径测量器,专利号:ZL 201020241629.2

8、2012年,一种左心耳与心血管异常通道封堵器,专利号:2012 2 0728285.7

9、2013年,心血管异常通道封堵器,专利号:ZL 2012 2 0439253.5

10、2015年,经皮心尖部左心减容装置,发明专利,申请中。

11、2017年,经皮股动静脉通道左心辅助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