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杨正强
浏览量:1652   转发量:30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主任医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肿瘤医院
  • 所属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放射影像学
  • 邮箱 : ntdoctoryang@hotmail.com
  • 工作电话 : 010-8878855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杨正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医学博士毕业,曾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美国克里夫兰医院留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擅长肝、胆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介入诊疗,及各种实体瘤的动脉栓塞、微创消融、碘125粒子植入等综合介入治疗;以及妇科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入放射专委会,常务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肿瘤学会,介入治疗专委会,秘书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胃肠道及胰腺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编委,等学术任职。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实体肿瘤消融治疗,恶性肿瘤介入引导近距离辐射治疗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是在原介入病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30余年的成长历程,涌现出翟仁友、李槐、史仲华等杰出介入医学专家教授。在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5月医院正式批准以学科建制,并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李肖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

目前,主院区开放床位50余张,诊疗设备先进、专业划分明确、学科特色鲜明,广泛开展了各项常规及疑难介入诊疗项目(包括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引流、血管与非血管腔道成形、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各种肿瘤栓塞治疗、消融、粒子植入、椎体成型、滤器安置、血管与体内异物抓取、输液港安置与维护等),涵盖临床各系统专业疾病(包括头颈、胸腹、盆部脏器、四肢骨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与血栓性病变、布加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良、恶性肿瘤等),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与兄弟科室携手,充分发挥介入微创治疗的优势,在肿瘤与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独树一帜。

科室现有医、护、技团队50余人,其中正高4名、副高5名,博导2名、硕导3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个研究项目。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科研人员,接纳规范化培训医师和进修医生。我科作为微创介入培训基地、中国出血中心联盟专科医院示范基地,依托国家癌症中心平台,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勇于实践、勤于思索、敢于担当的微创介入学科团队。


项目情况

主持在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横向课题;多个临床药物研究等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肿瘤医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主持在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横向课题;多个临床药物研究等项目。


研究成果

2017年 江苏省卫计委新技术引进奖 一等奖,排名第三;获奖题目:凶险型前置胎盘综合诊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孙丽洲,葛志平,杨正强

2018年 欧洲介入放射学杂志主编奖;文章题目:Chen QF, Jia ZY, Yang ZQ*, Fan WL, Shi HB.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Monotherapy Versus Combine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Microwave Ablation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s ≤5 cm: A Propensity Analysis at aSingle Center.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7 Nov;40(11):1748-1755.    PMID: 28681222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的代表性文章:

1. Zhou WZ, Fu YM, Shi HB, Liu S, Xia JG,Zhou CG, Yang ZQ* Study ofpercutaneous stent placement with iodine-125 seed strand for malignant biliaryobstruction.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9, Volume 42, Issue 2, pp 268–275 PMID:30506169

2.  Zhou WZ, Yang ZQ*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GastricOutlet Obstructions Dig Dis Interv 2018; 02(01): 025-032 DOI:10.1055/s-0038-1639335

3. ChenQF, Jia ZY, Yang ZQ*, Fan WL, ShiHB.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Monotherapy Versus Combined 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Microwave Abl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umors ≤5 cm: A Propensity Analysis at a Single Center. Cardiovasc InterventRadiol. 2017 Nov;40(11):1748-1755.   PMID: 28681222

4. Jia ZY, Chen QF, Yang ZQ*, Wu WT, Shi HB, Liu S. Early assessment of coagulationnecrosis after hepatic microwave ablation: a comparison of non-enhanced andenhanced T1-weighted images. Abdom Radiol (NY). 2017 Jun;42(6):1781-1787.  PMID: 28180923

5.  ZhouWZ, Yang ZQ*, Liu S, Zhou CG, XiaJG, Zhao LB, Shi HB. A Newly Designed Stent for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DistalDuodenal Stenosis.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5 Feb;38(1):177-181.PMID: 24798136

6. Hu H, Duan Z, Long X, Hertzanu Y, Shi H,Liu S, Yang ZQ*.Sorafenib combined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versus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alone for advanced-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study. PLoS One. 2014 May 9;9(5):e96620. PMID: 24817002

7.  LiQ, Yang ZQ*, Mohammed W, Feng YL,Shi HB, Zhou X. Prophylactic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Assisted CesareanSe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partum Hemorrhage in High-Risk Patients.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4 Dec;37(6):1458-1463. PMID 24522327.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