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刘大为
浏览量:2231   转发量:21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 急诊医学
  • 邮箱 :
  • 工作电话 : 010-6915230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重症医学终身成就奖。2005年被美国重症医学院授予荣誉教授(FCCM)称号,是“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

      多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医疗第一线,注重积累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经验,掌握和理解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复杂的危重疾病的临床医疗中,能在危重病医学原则基础上,注重危重疾病的演变过程及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熟练掌握危重病人的救治方法,熟悉多种监测和治疗仪器设备,并应用于临床医疗,通过动态的、定量的监测,应用先进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危重病人进行治疗。指导或参加了大量的对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严重感染、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严重创伤、等多种危重病的治疗。组织或参加了多次危重病人的国际、国内的成功转运工作。曾多次获得医学科学院系统医疗成果奖。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对危重病的研究工作,包括对MODS的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血流动力学研究,及对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感染的防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尤其是对感染性休克进行了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的研究。作为科研课题的负责人,曾承担“围手术期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氧输送及心功能的研究”、“组织氧利用在严重感染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感染性休克时右心功能的改变及支持方法”等科研项目。较早地提出了提高氧输送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局限性,而且过高的氧输送并不能改善预后。结合应用胃粘膜pH值与氧输送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出感染性休克的支持性治疗应以右心功能为主导的治疗原则。

      在国际上,最先颁布了《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主编《临床血流动力学》、《实用重症医学》、《重症医学年鉴》等著作。作为重症医学领头单位,刘大为带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主持召开每年一届的《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积极推进重症与血流动力学治疗体系最新的理念、进展及应用技术。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目前,是多种医学期刊的编委。主编《实用重症医学》、《危重病医学主治医师600问》、《危重病医学》等专业书籍,并参加编写了多部专业书籍。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血流动力学,脓毒症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现已发表论文180余篇,主持参与颁布了《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中国重症超声共识》、《重症患者右心功能管理共识》;

主编《实用重症医学》、《危重病医学主治医师600问》、《危重病医学》、《重症超声》、《临床血流动力学》等共15部相关专业书籍;

有《一种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一种俯卧位专用充气气袋》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项目情况

1. 国家科技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重症医学平台建立与生命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2012/01-2014/12,2228.0万元,已结题。 

2. 北京市卫生局首发基金重点攻关类,应用扩展系统化治疗流程减低严重感染(sepsi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的临床研究,2012/06-2015/15,35.69万元,已结题。

 3. 卫生部,应用集束化策略早期干预降低休克死亡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07-2009,112万元,已结题。

 4. 卫生部,卫生部重症医学项目,2006-2008,400万元,已结题。

 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科研项目,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研究,2007-2009,10万元,已结题。

 6.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线粒体自噬与凋亡平衡在脓毒症心肌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研究,2017.1-2020.12,57万,在研。 

7.院校基金教育改革项目,基础临床课程改革-基于器官间及这重症思维的课程建设,2016.7-2019.6,结题。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北京协和医院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国家科技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重症医学平台建立与生命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2012/01-2014/12,2228.0万元。 

2. 北京市卫生局首发基金重点攻关类,应用扩展系统化治疗流程减低严重感染(sepsi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的临床研究,2012/06-2015/1535.69万元。

 3. 卫生部,应用集束化策略早期干预降低休克死亡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07-2009112万元。

 4. 卫生部,卫生部重症医学项目,2006-2008400万元。

 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科研项目,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研究,2007-200910万元。

6.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线粒体自噬与凋亡平衡在脓毒症心肌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研究,2017.1-2020.1257万。 

7.院校基金教育改革项目,基础临床课程改革-基于器官间及这重症思维的课程建设,2016.7-2019.6



研究成果

1全身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科技进步 国家二等奖 2003.11.3

 2感染性休克的机制研究及血流动力学治疗体系建立与应用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科技进步 省部二等奖 2016.11.25 



学生信息
专业学位博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