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梁岩,女,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阜外医院内科ICU副主任。
在阜外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处理疑难杂症的水平和能力。2007年为硕导,2014年为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病急重症、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非介入治疗。
曾在加拿大人群健康研究所(PHRI)博士后工作2年。为多项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国协调中心的主要负责人,承担国际及国内课题多项,并获得了国外的基金。2015年12月起作为阜外医院心脏移植伦理委员会成员参与所有移植患者的伦理评审工作。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近5年SCI文章10余篇,累计>50分,是多部国内指南及共识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参与著书多部,并多次在美国AHA及欧洲ESC大会上做主旨发言及论文交流。
现任国内多个学会的常委、秘书长或委员。为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等。
1. 2017年10月至今-“研究接受抗血栓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因素以及胃肠道出血后发生非致命性和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决定因素(INTERBLEED)”,目前正在招募受试者阶段。
2. 2016年9月至今:雅培中国横向课题“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浓度及变化对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国人群临床应用研究——目前阜外中心已入组完毕。
3. 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自主立项全国多中心课题“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处理的现况调查(Ⅱ期研究)”,目前已结题,并发表多篇 SCI 以及核心文章。
4. 2012年至现在: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全球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研究(PURE)”,共入选15万余人,中国入选约4万5千人。
5. 2016-现在: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心脏终点事件预防评估研究 (HOPE) – 3”延长试验。
6. 2017年2月至现在: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全球注册研究(G‐CHF)”。
7. 2020年9月至今,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左室附壁血栓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探索性研究,在研。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一)主要负责课题:
1. 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承担我国一类抗凝新药-新蛭素的Ib期课题“注射用重组新蛭素(酵母)治疗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为课题PI,已结题。
2. 2021年12月至2026年11月: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心肌纤维化演变机理探索与无创精准影像评价体系构建”中子课题“结合药物干预治疗遴选映射病理的关键影像学指标”阜外分中心负责人,承担阜外医院入选及课题整体工作,获得资金50万元。
3. 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前瞻性“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左室附壁血栓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探索性研究”,单中心自主立项临床,本人为阜外医院PI,刚刚结题,相关文章陆续发表。
4. 2017年10月至现在: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接受抗血栓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因素以及胃肠道出血后发生非致命性和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决定因素(INTERBLEED)”, 任中国国家协调中心主要研究者(PI),阜外医院PI。负责该研究在中国5家中心的组织实施及管理,负责阜外医院的入选及随访工作。该研究全球入选5000余人,目前已结束,开始文章撰写。
5. 2016年10至2019年10月: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流感疫苗减少血管不良事件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IVVE)”,中国国家协调中心主要研究者(PI),阜外医院主要研究者(PI),负责该研究在中国6家中心的组织实施及管理,负责阜外医院的入选及随访工作,现已结束。
6. 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利伐沙班用于预防冠心病或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随机对照研究(COMPASS)”,国际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国家协调中心主要负责人(中心管理协调员),中国事件核查员。负责该研究在中国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因疗效显著已提前终止利伐沙班组的观察,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主要结果文章,作为中国的两位作者之一,被列入首页作者名单。后续以第一作者在Cardiovasc Res.上发表了该研究全球男女性别差异的文章,SCI 10.787分。
7.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委托课题“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评价指标初步探讨”,为课题主要研究者(PI),已结题。
8. 2016年9月至2022年12月:雅培中国横向课题“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浓度及变化对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国人群临床应用研究——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任全国及阜外医院PI。目前已结题。
9. 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自主立项全国多中心课题“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处理的现况调查(Ⅱ期研究)”,为全国主要研究者(PI),已经结题。
10. 2014年12月课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前后多途径血小板聚集率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获由《中国循环杂志》社及阿斯利康公司设立的“2014中国心血管医师研究基金”一项,任阜外医院主要研究者(PI),已结题。
11. 2012年9月获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研资助基金一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BCB1及PON1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抑制作用的关系”,任阜外医院主要研究者(PI),已结题。
12. 2010年1月作为主要研究者(PI)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群健康研究所成功申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互作用”的研究课题,并获2010年加拿大汉密尔顿健康研究机构的新研究者基金。已结题。
13.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作为阜外中心的主要研究者(PI)及国家协调中心的助理协调员,负责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比较阿哌沙班(Apixaban)与阿司匹林(ASA)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失败或不适用的房颤患者中预防卒中的作用:一项随机双盲试验(AVERROES)的实施 及协调工作。
14. 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作为阜外中心的课题执行负责人,参与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决奈达隆400毫克BID预防房颤/房扑患者的心血管住院或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有效性研究(ATHENA)”,现已完成课题。
(二)主要参与课题:
1. 近期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按责任及重要程度排列)
(1) 2012年至现在: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全球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研究(PURE)”,共入选15万余人,中国入选约4万5千人。为全球事件核查委员成员,负责全球及中国的事件核查工作。
(2) 2016-现在: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心脏终点事件预防评估研究 (HOPE) – 3”延长试验,中国国家协调中心负责人之一。2008-2016年HOPE-3主试验任中国国家协调中心负责人之一及中国事件核查员。
(3) 2017年2月至现在: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全球注册研究(G‐CHF)”,为中国国家协调中心负责人之一。
(4) 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作为国家协调中心的助理协调员,负责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对比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与延迟干预治疗的国际随机研究(TIMACS)中国地区的组织协调工作。
2. 前期 横向/纵向课题:
(1) 2012年2月院所自主立项课题一项,“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比格雷代谢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功能的注册研究”,任阜外医院主要研究者(PI),已结题。
(2) 2011年2月至2016 年指导研究生及本院医生设计“中国ACS患者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课题,使本院医生获2011年院所青年基金。相关文章1篇以通讯作者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1篇外投SCI杂志。摘要以第一作者在2012年ESC,ICC及CIT大会均作为展板汇报。
(3) 2006年6月至2009年作为主要参与者承担由阜外医院牵头的I类抗心律失常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IV期临床试验工作,主要负责试验方案及CRF表格的设计以及阜外医院的具体实施。
(4) 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参与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首都紧急医学救援(五分钟)科技工程建设研究”中的第五部分——首都急性心血管事件院内救治模式和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负责该项目在阜外医院的具体实施,已完成急性ST抬高心梗患者登记研究部分。相关文章已发表。
(5) 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完成作为863滚动基金的博士研究生课题:盐酸关附甲素在急性缺血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中的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作用。实验方法具有探索性,为该药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推广使用打下基础。该药已于2005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上市。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4篇。
(6)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国际多中心课题:替米沙坦单独治疗及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全球终点事件试验/在ACEI不耐受且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应用替米沙坦研究(ONTARGET/TRANSCEND)。参与患者入选及长期随访工作。根据全球资料以第一作者撰写了在该人群中饮酒与新发房颤之间关系的文章,已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CMAJ,SCI因子8.476)发表。摘要被2011年美国AHA大会接受,并被邀请做会议报告。
(7) 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国际多中心课题:低分子肝素和极化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CREATE)。作为事件核查员负责我国全部274家中心的事件核查及其中1200余例病人的资料收集及质控工作。三篇相关文章均以第五作者在SCI杂志发表。
(8) 1999年4月至2003年5月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国际多中心课题: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负责中国地区38家中心2294例病人2年随访的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工作,并承担部分资料的收集。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篇。
一、近期发表SCI论文:
1. Liang Y, Zhu J, Liu L, Anand SS, Connolly SJ, Bosch J, Guzik TJ, O'Donnell M, Dagenais GR, Fox KA, Shestakovska O, Berkowitz SD, Muehlhofer E, Keller L, Yusuf S, Eikelboom JW; COMPASS Investig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varoxaban plus aspirin in women and men with chronic coronary or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Cardiovasc Res. 2021 Feb 22;117(3):942-949. doi: 10.1093/cvr/cvaa100. PMID: 32289159. (影响因子:10.787)1区
2. Liang Y, Mente A, Yusuf S, Gao P, Sleight P, Zhu J, Fagard R, Lonn E, Teo KK; ONTARGET and TRANSCEND Investigators.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mong peopl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MAJ. 2012 Nov 6;184(16):E857-66. doi: 10.1503/cmaj.120412. Epub 2012 Oct 1. PMID: 23027910; PMCID: PMC3494322.(影响因子:8.217)1区
3. Yang Q, Quan X, Wang C, Yu L, Yang Y, Zhu J, Liang Y. A prediction model for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persistence/recurrence: based on a prospective study and a retrospective study. Thromb J. 2023 May 1;21(1):50. doi: 10.1186/s12959-023-00488-1. PMID: 37122028. (影响因子:5.509)2区
4. Yang Q, Quan X, Zhang Y, et al.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rivaroxaban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R-DISSOLVE).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23;55(4):649-659. doi:10.1007/s11239-023-02790-1. (影响因子:5.221)2区
5. Yang Q, Lang X, Li W, Liang Y. The effects of low-fat, high-carbohydrate diets vs. low-carbohydrate, high-fat diets on weight, blood pressure, serum liquids and blood gluco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Clin Nutr. 2022;76(1):16-27. doi:10.1038/s41430-021-00927-0(影响因子:4.884)2区
6. Huang Z, Gao D, Liu Z, Liu X, Liang Y. Long-term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predictors of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arteritis along with pulmonary artery involvement. Clin Exp Rheumatol. 2022 May;40(4):765-771. doi: 10.55563/clinexprheumatol/mbs830. Epub 2022 Jan 27. PMID: 35200133.(影响因子:4.862)2区
7. Huang Z, Feng G, Liang Y. Lymphocytic myocarditis presenting a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Int Med Res. 2022;50(6):3000605221108933. doi:10.1177/03000605221108933(影响因子:1.573)4区
8. Qing Yang, Xin Quan, Xinyue Lang, Yan Liang. Predicting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Thrombus. Rev. Cardiovasc. Med. 2022, 23(12), 390. https://doi.org/10.31083/j.rcm2312390. (影响因子:4.430)2区
9. Qing Yang, Yan Liang, Xin Quan, Xinyue Lang, Dongfang Gao.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Anticoagulants versus Vitamin K Antagonists in the Ventricular Mural Thrombus. Rev. Cardiovasc. Med. 2023, 24(3), 74. (影响因子:4.430)2区
10. Qing Yang, Liyun He, Xin Quan, Yan Liang. 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Different Oral Anticoag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Thrombus. Rev. Cardiovasc. Med. 2022, 23(7), 243. https://doi.org/10.31083/j.rcm2307243. (影响因子:4.430)2区
11. Yang Q, Lang X, Quan X, Gong Z, Liang Y. Different Or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Thrombu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2010 to 2019. Int J Clin Pract. 2022 Feb 24;2022:7400860. doi: 10.1155/2022/7400860. PMID: 35685496; PMCID: PMC9159124.(影响因子:3.149)2区
12. Liang Y, Hirsh J, Weitz JI, Sloane D, Gao P, Pare G, Zhu J, Eikelboom JW. Active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 of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taking different doses of aspirin: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 trial. J Thromb Haemost 2015; 13: 347–52. (影响因子:5.72)2区
13. Liang Y, Johnston M, Hirsh J, Pare G, Li C, Mehta S, Teo KK, Sloane D, Yi Q, Zhu J, Eikelboom JW. Relation between clopidogrel active metabolite levels and different platelet aggregation methods in patients receiving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12 Nov;34(4):429-36. doi: 10.1007/s11239-012-0762-2. (影响因子:1.332)2区
14. Liang Y, Chan CP, Cheung KY, Cautherley GW, Glatz JF, Renneberg R, Zhu J. CardioDetect rapid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Immunoassay Immunochem. 2011;32(4):342-52. (影响因子:0.862)不明区
15. Ma W, Liang Y, Zhu J. Early invasive versus initially conservative strategy in elderly patients older than 75 Year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meta-analysis. Heart Lung Circ. 2018 May;27(5):611-620. (Corresponding Author) 【IF: 1.921】4区
16. Ma W, Liang Y, Zhu J. Ten-year progres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prior to Behçet disease diagnosis: A case report and care-compliant article. Medicine (Baltimore). 2017 Dec;96 (49): e9102. (Corresponding Author) 【IF: 1.804】4区
17. Ma W, Liang Y, Zhu J, et al. Relationship of paraoxonase-1 Q192R genotypes and in-stent restenosis and re-stenting in Chinese patients after coronary stenting[J]. Atherosclerosis, 2016,251:305-310. (Corresponding Author) 【IF: 3.942】 2区
18. Ma W, Liang Y, Zhu J, et al. Serum Potassium Levels and Short-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ngiology, 2016,67(8):729-736. (Corresponding Author) 【IF: 2.931】4区
19. Ma W F, Liang Y, Zhu J, et al. Comparison of 4 Admission Blood Pressure Indexes for Predicting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J Hypertens, 2016,29(3):332-339. (Corresponding author) 【IF: 3.182】3区
20. Ma W, Liang Y, Zhu J, et al. Impact of Admiss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Antecedent Hypertension on Short-Term Outcomes Afte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be-Compliant Article[J]. Medicine (Baltimore), 2015,94(34):e1446. (Corresponding author) 【IF: 5.723】4区
21. Ma W, Liang Y, Zhu J, et al. Meta-analysis appraising high maintenance dose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and without high on-clopidogrel platelet reactivity[J]. Am J Cardiol, 2015,115(5):592-601. (Corresponding author) 【IF: 3.276】3区
二、近5年中文文章:
1. 魏倩,蔺亚晖,周洲,朱俊,杨艳敏,杨晴,梁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基线及变化值对疑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11):941-945.DOI:10.19538/j.nk2022110114. (通讯作者)
2. 魏倩,蔺亚晖,周洲,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22,24(10):1464-1466. (通讯作者)
3. 杨晴,梁岩,权欣,郎欣月,杨艳敏,朱俊。可获取新型口服抗凝药前后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12):1202-1207. (通讯作者)
4. 高东方,梁岩,蔺亚晖,等。高敏肌钙蛋白I 浓度及其变化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能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22,102(43): 3463-3468. (通讯作者)
5. 杨晴,梁岩。利伐沙班预防血栓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2,43(10):932-936. 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22.10.016. (通讯作者)
6. 梁岩,龚泽彬,娄可佳,刘丽笙,朱俊.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在中国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COMPASS研究中国亚组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09):873-879. (第一作者)
7.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心肌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7):2947-2961.(共同第一作者)
8. 杨晴,梁岩. 心电学检查在心脏性猝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0,29(1):41-46. (通讯作者)
9. 杨晴,梁岩.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室附壁血栓形成的探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42(03):198-201, 206. (通讯作者)
10. 杨晴,梁岩.乳腺癌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性[J].实用肿瘤杂志,2021,36(02):105-109. (通讯作者)
11. 魏倩,梁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42(05):396-400. (通讯作者)
12. 赵翠,朱俊,刘明名,冯广迅,秦俭,赵文献,徐峰,陈良,赵敏,郭峰,张春阳,李琦,艾芬,付晓幸,周文秀,刘芳,吕希俊,梁岩.不同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调查[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04):354-359. (通讯作者)
13. 赵翠,朱俊,刘明名,冯广迅,秦俭,赵文献,徐峰,陈良,李世国,赵敏,郭峰,张春阳,李琦,艾芬,付晓幸,周文秀,刘芳,吕希俊,梁岩.不同级别医院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急诊处理用药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02):167-171. (通讯作者)
14. 梁岩,朱俊. 重视心脏骤停的基层识别与抢救(述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 18(11), 1018-1019. (第一及通讯作者)
15.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系统疾病基层治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 18(11), 1034-1041.(第一执笔专家)
16.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系统疾病基层治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 18(11), 1042-1046.(第一执笔专家)
17. 张国正,梁岩,蔺亚晖,周洲,朱俊,杨艳敏.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浓度及变化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国人群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44-49. (通讯作者)
18. 刘明名,梁岩. 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处理的现况调查. 中国循环杂志,2018,33(3):260-265. (通讯作者)
三、获奖情况:
1. 首都急性心血管病救治系统模式探索与应用,201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10完成人
2. 五指山猪实验用近交系培育及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2007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16完成人
3. 现阶段我国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程及预后研究,2006-2-12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005年度院所创新技术奖,第3完成人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