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俞梦越
浏览量:2182   转发量:40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主任医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阜外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
  • 邮箱 : yumy73@163.com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卫生计生委冠脉介入导师,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副主任。现任阜外医院18病区指导医师,冠心病中心学术秘书。19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2006年分别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即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04-2005年受卫生部公派赴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做访问学者,2008-2017年多次赴欧美著名心血管病中心访问交流。

        从1997年开始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曾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血液科、免疫科、感染科、肾内科等专业科室从事内科一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普通内科学基础。1999年专攻心内科至今,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精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累计门诊量达3万余例,院外专家会诊百余次。技术专长为冠心病介入诊治,操作规范、手法细腻,已独立完成1万余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和6000余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擅长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掌握并努力推广冠状动脉旋磨、OCT、FFR、药物球囊治疗等介入新技术。

        作为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导师,组织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的标准化培训,编写培训教程,制定培训方案,到基层现场指导教学,每年亲自培训介入进修医师20余人,至今已达30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作为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已先后培养10余名心内专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均已在全国各大医院担任业务骨干。作为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教学秘书和大会主席团成员,积极参与CIT、TCC、CHC的组织工作。

        潜心科研,坚持学术创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治、重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救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心肌梗死后心衰特殊蛋白的表达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包括25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0分以上),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7部。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科研专项基金、首都科学发展基金等课题研究,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个项目实现了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如带领团队完成的新型国产纳米打6孔药物支架首次人体研究,最终获得国际认可,实现临床应用;于2022年3月进行了全球首款全降解铁基可吸收冠脉支架确证研究的患者入组,并作为牵头单位执行PI参与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鉴于其在学术上的成就,目前担任:美国心脏病协会专家会员、欧洲心脏病协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实用内科杂志青年编委,中国老年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药房杂志编委。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介入治疗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2021年1月至2025年12月:横向课题,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对巨噬细胞极化、自噬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经费40万元,在研,主持,为课题主要研究者(PI)

2. 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0415,探索PPARγ小泛素样修饰介导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研究,已结题,主持,为课题主要研究者(PI)

3.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81341007,探索维甲酸/维甲酸结合蛋白-1-microRNA-221通路调控心肌梗死后细胞外基质重塑的新机制,已结题,主持,为课题主要研究者(PI)

4.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首发2014-2-403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管功能评价以及干预研究,已结题,参加

5.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1007,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作用,已结题,参加

6. 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中华医学会临床科研专项基金,09010170172,左心室重构过程中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表达及维甲酸干预作用研究,已结题,主持,为课题主要研究者(PI)


研究成果

始终围绕冠心病发病机制及其介入治疗展开基础与临床研究。代表性论文包括:

1. Gao S, Huang S, Lin X, Xu L, Yu M*.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Ann Med. 2023;55(1):990-999.

2. Lin X, Huang S, Gao S, Liu J, Tang J, Yu M*. Integrin β5 subunit regulates hyperglycemia-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through FoxO1-mediated macroautophagy. Chin Med J (Engl). 2023 Jul 27.

3. Gao S, Xu H, Ma W, Yuan J, Yu M*. Remnant Cholesterol Predicts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J Am HeartAssoc. 2022 May 10:e024366.

4. Song F, Yu M*, Yang J, Xu H, Zhao Y, LiW, Wu D, Wang Z, Wang Q, Gao X, Wang Y, Fu R, Sun Y, Gao R, Yang Y. Symptom-Onset-To-Balloon Time,ST-Segment Resolution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China: From 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gistry. Am J Cardiol.2016;118(9):1334-9. 

5.  WuDW, Yu MY*, Gao HY, Zhang L, Song F, Zhang XY, Wu YJ. Polymer-free versus permanent polymerdrug eluting stent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10 RCTs with6575 patients.ChronicDis Transl Med. 2016;1(4):221-30. 

6.  Wu DW, Yu MY*, Gao HY, He Z, Yao J,Ding C, Xu B, Zhang L, Song F, Liu QR, Wu YJ.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Prognosis of Peri-strut Low-intensity Area Detected by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Chin Med J (Engl). 2015;128(23):3132-7.

7.  Yu M*, Xu B, Kandzari DE, Wu Y, Yan H,Chen J, Qian J, Qiao S, Yang Y, Gao RL. First report of a novel polymer-freedual-drug eluting stent in de nov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sults of thefirst in human BICARE trial.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4;83(3):405-11.

8.  Yu M*, Ishibashi-Ueda H, Ohta-Ogo K,Gabbiani G, Yamagishi M, Hayashi K, Hirota S, Bochaton-Piallat ML, Hao H.Transient expression of cellular retinol-binding protein-1 during cardiacrepai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hol Int. 2012;62(4):246-53.

9.  Yu MY*,Gao RL, Jiang J, Cheng SJ, Yuan JQ,Wang CN, Zheng JG, Meng L, Zi ZJ. Pharmacokinetics of rapamycin-elutingstents in miniswine coronary model.ChinMed J (Engl). 2004;117(10):1459-63.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