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华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同年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6赴澳大利亚默尔本皇家医院心内科深造,进行临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科训练。此后,曾在美国Mayo Clinic心脏中心等参观学习。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心力衰竭器械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装备协会评审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美国心律学会资深会员(FHRS),欧洲心脏病学资深会员(FESC)及亚太心律学会(APHRS)学术委员会主席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课题(ICD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首都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国家973课题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并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担任《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副主编,《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中文版)》副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老年心脏病学杂志(英文)》、《美国介入电生理杂志(英文)》等8个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美国JACC ,PACE等杂志,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在阜外医院心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熟练地掌握心内科的基本诊断与治疗技能。并以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为专业特长,在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心脏起搏器安装技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技术等。特别是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经静脉植入埋藏式除颤器技术,以及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起搏尖端技术,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此项技术的专家之一。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已为10000余例患者植入了心脏起搏器,1000余例患者植入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三腔双心室起搏器(CRT),成为目前国内植入起搏器、ICD和三腔起搏器(CRT)最多的专家,并曾帮助过全国许多大医院开展ICD和三腔起搏器技术。
团队成员20余人,包括临床经验及手术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医师,以及在读博士生6人。所培养的研究生能够掌握各类起搏器植入技术,而且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在HRS、ESC、APHRS等多项国际心脏领域或心律失常领域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汇报及壁报展示。除外获得各类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主持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年基金、研究生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
1、肥厚型心肌病的精准诊断与危险分层 医科院创新工程项目 2022-2024 主持
2、植入式生物可降解肺动脉压力无线监测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高水平医院项目 2022-2024 牵头
3、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慢性心力衰竭犬自主神经活性调节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2019 牵头;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穿间隔左室心内膜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5-2019 牵头;
5、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及猝死的预防,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2015,主持;
6、植入心脏起搏器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同步性及进行再同步治疗的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2010, 主持;
7、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研究,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2009-2012 主持;
8、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5-2006 主持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肥厚型心肌病的精准诊断与危险分层 医科院创新工程项目 2022-2024 主持
2、植入式生物可降解肺动脉压力无线监测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高水平医院项目 2022-2024 牵头
3、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慢性心力衰竭犬自主神经活性调节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2019 牵头;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穿间隔左室心内膜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5-2019 牵头;
5、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及猝死的预防,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2015,主持;
6、植入心脏起搏器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同步性及进行再同步治疗的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2010, 主持;
7、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研究,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2009-2012 主持;
8、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5-2006 主持
科研情况
1、首次得出我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死亡原因,既往我国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课题(ICD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第一次得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为41.8/10万,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总人数约为54万人。研究结果被列为2007年我国十大医学新闻之首,相关成果并于2009年发表在美国权威心血管病杂志JACC上(影响因子11.48分),多次被国际专业杂志引用。此外,开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研究”,总结了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治疗经验。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项新技术。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专家之一,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如开展“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慢性心力衰竭犬自主神经活性调节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穿间隔左室心内膜起搏技术”、“左室融合起搏在有CRT适应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等等,为改进CRT植入技术、优化CRT术后管理,以及奔赴全国上百家医院推广并普及相关植入技术等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3、改进希浦氏系统起搏临床研究
希浦氏系统起搏是当前国际上起搏领域的热点。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开展生理性起搏(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的术者,针对希氏束植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三尖瓣环造影方法指导希氏束起搏,获同行高度重视,相关研究发表在专业电生理杂志上。首次在国际上系统性对比了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的起搏电学参数特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ACC子刊。另外,主持全国希浦氏系统起搏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参与制定中国希浦氏系统专家共识。
4、起搏器能源和超敏感受器相关研究
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李舟教授团队开展科研合作,致力于心脏起搏新器械和能源优化、超敏感受器临床应用等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一项、北京市科委“以医生为主导的医疗器械研发”研究课题。
5、其他
承担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一项,首都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国家973课题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并承担国际国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例如“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PP研究”、“亚洲人S-ICD注册登记研究”、“国内可穿戴式除颤器多中心临床应用观察性研究”、“2017年医科院创新工程肺循环障碍在肺损伤和修复功能预测研究”等等。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代表文章包括:
1、《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China: 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JACC杂志:影响因子11.48);
2、Will symbiotic pacemaker-a self-powered cardiac implanted electronic device be the next evolution in pacemaker technology? (Sicence Bulletin杂志:影响因子9.5);
3、《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reducesT-wave alternan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Europace杂志:影响因子6.2);
4、《Permanent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for atrioventricular block:feasibility, safety and acute effect》(Heart Rhythm杂志:影响因子5.7);
5、《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suddencardiac death in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fter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n era of revascularization》(Heart杂志:影响因子5.2)。
作为专家组成员及撰稿人参加多个国际和国内指南制订,代表性的如:
1、《2019 HR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evaluation,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rhythmogeniccardiomyopahty》:作为国内唯一专家参与该2019年美国心律学会关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专家共识的制定工作。
2、《2014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3、《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治疗指南(2010)》;
4、《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
5、《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目前认识和建议(撰稿人)(2006)》;
6、《希浦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建议(2020)》;
主要获奖情况如下:
1、心脏起搏及ICD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非同步性及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3、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调查及综合防治(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4、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与临床诊治系列研究(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5、肥厚型心肌病基因与临床系列研究(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
6、右心室间隔部起搏血流动力学临床研究(阜外医院医疗成就二等奖,2003年)。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