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博士,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助理。主要从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等风湿免疫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课题。已代表团队在全国学术会议发言20余次,国际会议发言9次,参与发表SCI文章92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 22篇,H指数 13,他引次数638人次。先后获得日本风湿病学年会国际青年奖、东亚风湿病学会青年奖、国际狼疮大会旅行奖、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华医学杂志》“金笔奖”、2020年中国医师报评选的“十大青年研究者奖”、第二届协和杰出青年奖,目前任《FrontMed (Lausanne)》(IF 5.091)副主编、《协和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青年编委。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由“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于1980年建科,以“科研为龙头,教学为基础,医疗为根本,平台是基石,资源是未来”为理念,历经近四十年发展,目前在职教授16名、副教授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主治医师13名,年门诊量15万人次,开放床位68张,年收治患者1200人次,成为全国公认的“疑难危重风湿病诊治中心”。作为首个国家教委风湿病学博士/博士后培养单位、风湿病学重点学科单位,卫生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风湿免疫科专科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风湿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近5年连续被认定为教育部风湿免疫病重点实验室、国家风湿免疫病临床重点学科、国家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亚太抗风湿病联盟“卓越中心”称号。在“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评选中荣获“金牌团队奖”。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名榜”风湿专科中连续10年蝉联榜首,《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连续5年专科第一名。
我科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全国风湿病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己任,张乃峥教授于1985年创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董怡教授于1999年创建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董怡、曾小峰、赵岩教授历任第一届至第六届主任委员;张奉春教授于2009年创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张奉春、曾小峰教授历任第一届至第四届会长。董怡教授和唐福林教授在1997年创办《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并任主编及副主编,董怡教授作为APLAR副主席于2000年首次在中国成功举办了第九届APLAR大会。曾小峰教授于2016年再次在上海举办了第十八届APLAR大会,并于2018年当选APLAR副主席。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教授于2009年牵头创建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2011年发展为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2017年延伸为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CRCA),并于2019年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以“举全国之力共同打造中国风湿病学研究的航空母舰”的号召,以“资源共享,贡献优先”先进理念,以中国风湿病信息共享平台(CRIP)和中国风湿病样本共享平台(CROP)强大支撑,得到了全国同仁的认可和响应,为中国风湿病研究走向信息化、数据化、规模化做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近5年科室承担或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863课题、“十三五”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发表SCI文章185篇,荣获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年青育龄期女性为高发人群,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20年的存活率已超过60%,因此组建家庭、像健康人一样的生育子女、享受天伦之乐已经成为这个患者群体的迫切需求,也是风湿科、生殖与产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由于SLE受到妊娠过程中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以及SLE患者合并的抗磷脂综合征等导致这些患者的妊娠过程变为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因此SLE患者出现复发性流产、胎儿丢失几率显著升高;妊娠期间SLE病情复发与恶化,发生子痫前期、子痫、高血压与糖尿病等的风险显著提高,导致孕产妇死亡率显著升高。
因此,亟需建立SLE围妊娠期防治体系,对SLE患者的围妊娠期进行严密监控、加强围妊娠期管理,针对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转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管理,与生殖医学、产科、超声科及儿科进行密切的多学科协作,通过建立我国SLE妊娠患者队列,利用数据库平台系统,开展不良妊娠发病风险模型构建及验证,尝试优化诊疗方案,找到最适合我国SLE妊娠患者的诊治策略,并修订中国SLE妊娠管理专家共识,面向全国风湿科进行推广应用,是防止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转归、降低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转归、提高母胎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北京协和医院在风湿免疫科的引领和倡导下,2015年开始启动全国首个风湿免疫病相关妊娠多学科协作团队,与产科、儿科、北京市安贞医院超声科母胎监测中心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SLE妊娠患者专病门诊,开设SLE妊娠患者孕期与产后诊治与监测绿色通道,建立了SLE妊娠患者研究队列,并已牵头在全国开展了SLE妊娠患者的注册研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SLE患者队列。经过近6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协作经验与监测措施。显著地降低了SLE孕产妇的死亡率,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主持项目
1.协和杰出青年基金,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JQ201707),2017.1-2019.12,10万;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抗膜突蛋白抗体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高肺微血管重构发病机制研究(3332018039),15万;
3.转化医学项目,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达标治疗后靶向药物减停策略研究,40万。
参与科研项目
1.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中国常见风湿免疫病临床队列及预后研究(项目号2017YFC0907600)“,2017.7-2020.12,1285万
2.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疾病诊疗新技术及新策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分型研究(课题号2019YFC08040603),2019.12-2021.11,300万。
3. 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水平研究(课题号:Z201100005520022、Z201100005520023、Z201100005520024、Z201100005520026、Z201100005520027、),346万,2020.3-2024.3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常见风湿免疫病的预后研究(项目编号:2019-I2M-2-008)
5.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019PT330004)
主要从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等风湿免疫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为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协作组(CSTAR)和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NRDC)研究团队骨干成员之一,先后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研究,负责网络数据库搭建、临床数据管理及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领域深耕十余载,探索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队列的临床特征,国际上首次阐明三种不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特征及预后显著不同,研究成果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国际上首次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减停药策略;作为主执笔人负责撰写《2020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疗专家共识》。
作为主要研究者负责构建中国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队列,已经纳入近1000例规律随诊患者,初步摸清中国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参与撰写《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在国内外期刊抗磷脂综合征领域发表有影响力文章31篇,国内首次提出“微血管病性抗磷脂综合征”概念并得到认可,成果获得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