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陈钰
浏览量:1106   转发量:19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协和医院
  • 所属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邮箱 : bjchenyu@126.om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本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师从金征宇教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副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委员。2018年作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访问学者学习头颈肿瘤人工智能的临床研究。2017年完成美国UCSF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院(CTSI)的临床研究设计课程,2020年完成美国UCSF的导师培训项目(MTP)。擅长头颈疾病的影像诊断,长期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头颈肿瘤MDT会诊专家,侧颅底疾病MDT会诊专家,帕金森病MDT会诊专家,颞下颌关节病MDT会诊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头颈影像,包括头颈血管及肿瘤疾病的CT及MR影像研究,头颈影像人工智能的研究,高分辨颞骨CT,高场眼眶MR等。近5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1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中文核心期刊10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文章7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在北美放射学年会、欧洲放射学年会以及国际磁共振协会年会进行会议发言11次,壁报10篇。中华医学会全国放射学年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头颈部影像学大会、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学术年会发言10次,壁报3篇。参与编写专著12部。

    教学工作方面,担任放射科临床博士后教秘,组织放射科临床博士后招收、培训及考核答辩等工作。北京协和医院影像与核医学系讲师,每年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学生、研究生授课。参与学系继续教育工作,每年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授课。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基地病例导师,指导基地住院医师6名,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考试通过率100%,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临床博士后3人。主持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1项。参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课题4项。参与编写专著12部,其中3部担任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员工、优秀教师,曾获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北京协和医院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文组)三等奖。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头颈影像,人工智能,颈部血管及肿瘤等疾病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周围脂肪免疫微环境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症状性狭窄的研究”,项目批号:82001814,时间:2021.1-2023.10,24万元,负责人

  • 2、2020年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教学胜任力的本科生医学影像学青年教师培养及评价体系的建立“,10万元,项目编号:2020zlgc0112,时间:2020.6-2022.12, 10万,负责人

  • 3、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多参数PET/MR的影像组学技术术前预测口腔/口咽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项目编号:3332018006,时间:2018.1-2019.12,15万元,负责人


研究成果

    2007年-2010年,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第一代、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扫描,证实双源双能量CT头颈CTA去骨图像质量良好,对血管狭窄及颅内动脉瘤的显示,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头颈CTA扫描及重建标准化方案,并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2015年,课题组开展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低对比剂头颈CTA研究,首次采用70Kv管电压及25ml对比剂建立了头颈血管联合扫描方案。累计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7篇,其中两篇为中华系列杂志,发表SCI论著2篇,参与编写《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方案及注射方案专家共识》,并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发表(2019,53(2):81-87)。2017年,课题组开展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研究,获得初步研究结果。进一步开展头颈周围脂肪的影像组学特征研究,获得国自然青年课题基金资助。

    2015年,课题组开展头颈肿瘤多参数MR技术研究,国内率先采用3D pCASL非对比剂增强灌注成像用于头颈部肿瘤,建立了RESOLVE DWI结合多层技术及高分辨线圈的扫描方案,与传统RESOVLE DWI相比,时间缩短一半,SNR显著提高。开展多参数PET/MR与头颈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研究。相关研究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著3篇,SCI论著2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1项。2018年,课题组开展腮腺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研究,证实腮腺病变的3D APT扫描方案具有可行性及较好的图像质量。研究结果发表在JCR为Q2区的《Quant Imaging Med Surg》(IF=3.837)。

    2018年,课题组开展头颈部疑难罕见病的相关研究,国内率先采用高场MR诊断上睑退缩症的TAO患者,颞骨高分辨CT用于小耳畸形患者听力辅助设备植入术前评估,头颈CTA对颈动脉体瘤术中出血量预测价值研究。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著3篇,SCI文章2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SCI文章:(#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 1、Yu Chen*, Xiaoqi Wang*, Tong Su*, Zhentan Xu, Yunting Wang,Zhuhua Zhang, Huadan Xue, Zhizheng Zhuo, Yuanli Zhu, Zhengyu Jin#, Tao Zhang#. Feasibility Evaluation of 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 in Parotid Glands: Strategy to Recognize Artifacts and Measure APT value. Quant Imaging Med Surg, 2021 Jun;11(6):2279-2291.(IF=3.837,JCR Q2区)

  2. 2、Haodan Dang#, Yu Chen#, Zhuhua Zhang,Xiaohua Shi, Xingming Chen, Xiaoli Zhu, Bo Hou, Haiqun Xing, Huadan Xue*, Zhengyu Jin*.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h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ynamic contrasct enhancement and combined model. Dentomaxillofacial Radiology. 2020. Jul;49(5):20190488.(IF=1.796)

  3. 3、Tong Su#, Yu Chen*, Zhuhua Zhang, Jinxia Zhu, Wei Liu, Xingming Chen, Tao Zhang, Xiaoli Zhu, Tianyi Qian, Zhentan Xu, Huadan Xue, Zhengyu Jin*.Optimization of simultaneous multislice, readout-segmented echo planar imaging for accelerate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of the head and neck: a preliminary study.Acad Radiol, 2020 Nov;27(11):e245-e253.(IF=2.267)

  4. 4、Xinmiao Fan#,Yu Chen#,Xiaomin Niu,Yibei Wang,Yue Fan*,Xiaowei Chen*. Outcomes of the Baha Attract System combined with auricle re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speaking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microtia-atresia. Acta Oto-Laryngologica, 2019,May;139(5):425-431. doi: 10.1080/00016489.2019.1571284.(IF=1.16)

  5. 5、Dongdong Xu#, Yu Chen#, Haiyan Xu, Hui Li*, Zhuhua Zhang, Yuhua Liu. Long-term effect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id retraction with 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8 Aug 18;11(8):1290-1295. doi: 10.18240/ijo.2018.08.07(IF=1.177)

  6. 6、Yu Chen#, Xiaobo Zhang#, Huadan Xue#, Yuanli Zhu, Yun Wang, Yunmei Li, Zhuhua Zhang, Zhengyu Jin*. Head and neck angiography at 70kVp with a third-generation dual-source CT system in patients: comparison with 100 kVp. Neuroradiology, 2017 Nov;59(11):1071-1081.(IF=2.093). doi: 10.1007/s00234-017-1901-4. 

  7. 7、Yu Chen#, Xua-dan Xue*, Zheng-yu Jin, Jie Zhang, Hao Sun, Xuan Wang, Zhu-hua Zhang, Da-ming Zhang, Guang-ming Lu, Zhao-qi Zhang, U Joseph Schoepf, Andreas M Buncher, Christopher D Wolla, Yun Wang. 128-slice accelerated-pitch dual energy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and neck: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ow contrast medium volumes. PLOS ONE, 2013, 8(11), e80939. (IF=3.73)

 中文核心期刊文章:(#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 1、李展展#,梁琰,张永强,杜鹃,刘昊喆,阮成伟,王昀璐,顾光超,孙昊,陈钰*,金征宇。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体瘤术中出血量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0,第4期:491-496

  2. 2、党浩丹#,陈钰,师晓华,侯波,邢海群,张韬,陈兴明,张竹花,薛华丹,金征宇*.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与头颈部鳞癌病理分化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40(2):243-251.

  3. 3、陈钰#,金征宇*. 第3代双源CT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1):1-3.

  4. 4、陈钰#,朱元利,薛华丹,王沄,李玉梅,张竹花,金征宇*。第三代双源CT70 kV管电压和20-25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在体质量小于75kg人群中的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 39(1):4-11.

  5. 5、朱元利#,陈钰,范欣淼,薛华丹,陈晓巍,王曼,王沄,张竹花,金征宇*.第3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颞骨扫描在听力障碍儿童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1):12-16.

  6. 6、陈钰#,段淼,周海龙,史凯宁,孙照勇,白春梅,贾宁,张韬,陈兴明,胡克,张竹花*,金征宇.高场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对头颈部肿瘤非对比剂增强灌注成像.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37(5):567-74.

  7. 7、陈钰#,薛华丹,张大明,孙昊,王萱,张竹花,孙照勇,王沄,金征宇*。光子探测器对于低管电压大螺距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 48(7):544-550.

  8. 8、陈钰#,金征宇,张竹花*,徐冬冬,孟薇,姜波,房洪营,孙照勇,陈颖,孙宏毅。高场磁共振在Graves眼病患者眼外肌定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 34(5):461-467.

  9. 9、陈钰#,薛华丹,刘炜,孙昊,王萱,金征宇*。DE-CTA去骨去硬化斑块MIP图像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2):1250-1254.

  10. 10、陈钰#,金征宇*,薛华丹,张晓波,刘炜,孙昊,王萱,苏佰燕,何泳蓝,王客非。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协和医学杂志,2011,2(3):246-251.

  11. 11、陈钰#,薛华丹,刘炜,孙昊,王萱,苏佰燕,隋昕,明韦迪,德杰,齐冰,梁继祥,金征宇*。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不同造影剂用量的比较。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6):625-633.

  12. 12、陈钰#,薛华丹,金征宇*,刘炜,孙昊,王萱,赵文敏,王沄,牟文斌。双能CT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2):215-220.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