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余洪猛
浏览量:1809   转发量:10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主任医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院外研发机构
  • 所属专业: 耳鼻咽喉科学
  • 邮箱 : hongmengyush@163.com
  • 工作电话 : 021-64377134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余洪猛,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耳鼻喉科副主任,鼻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鼻科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鼻颅底肿瘤及嗅觉专病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党小组组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鼻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颅底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委员(鼻颅底外科学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美颅底协会会员。在鼻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成立首个鼻颅底肿瘤研究的创新单元。带领鼻颅底外科团队提出了鼻咽癌的内镜手术新分型,开创了侵犯到颈内动脉的晚期鼻咽癌的挽救性手术切除和重建,在国内率先采用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创新性的使用了覆膜支架和颞肌瓣鼻咽颅底修复技术等,推动复发性鼻咽癌内镜手术治疗发展,挽救了大量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生命,建立了鼻咽癌外科治疗创新体系。在嗅觉相关疾病领域,致力于嗅觉障碍的基因及细胞治疗,利用嗅觉干细胞及类器官培养与移植促进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通过嗅觉障碍性疾病的创新诊疗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和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主持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单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上海市重大创新临床项目等多项重大、重点项目及课题。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出版《耳鼻咽喉科疾病处方》和《鼻内镜检查与诊断图谱》专著2本,额窦(The Frontal Sinus) 和鼻窦及颅底内镜手术入路分步解剖操作指南(Endoscopic Approaches to the Paranasal Sinuses and Skull Base)译著2本。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钟杨式好党员”、“西藏自治区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人才”、复旦大学“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鼻及鼻颅底肿瘤,嗅觉功能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带领鼻颅底外科团队提出了鼻咽癌的内镜手术新分型,开创了侵犯到颈内动脉的晚期鼻咽癌的挽救性手术切除和重建,在国内率先采用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创新性的使用了覆膜支架和颞肌瓣鼻咽颅底修复技术等,推动复发性鼻咽癌内镜手术治疗发展,建立了鼻咽癌外科治疗创新体系,挽救了大量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生命。在嗅觉相关疾病领域,致力于嗅觉障碍的基因及细胞治疗,利用嗅觉干细胞及类器官培养与移植促进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通过嗅觉障碍性疾病的创新诊疗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和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项目情况

1. 《Lgr5调控嗅上皮生长和促进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2020.01.01-2023.12.31,编号:81970856,经费:55万,在研,主持。

2. 《复发性鼻咽癌颅底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临床医学项目,2019.09.01-2022.06.30,编号:19411950600,经费:250万,在研,主持。

3. 《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中国医学科学院,2019.02.01-2024.1.31,编号:2018RU003,经费:1500万,在研,主持。

4. 《嗅觉检测及康复训练装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省部级),2019.04.01-2022.03.31,编号:19441900300,经费:25万,结题,主持。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院外研发机构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Lgr5调控嗅上皮生长和促进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2020.01.01-2023.12.31,编号:81970856,经费:55万,在研,主持。

2. 《复发性鼻咽癌颅底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临床医学项目,2019.09.01-2022.06.30,编号:19411950600,经费:250万,在研,主持。

3. 《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中国医学科学院,2019.02.01-2024.1.31,编号:2018RU003,经费:1500万,在研,主持。

4. 《嗅觉检测及康复训练装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省部级),2019.04.01-2022.03.31,编号:19441900300,经费:25万,结题,主持。


研究成果

在临床方面,在国内成立首个国际化、跨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鼻颅底肿瘤研究的创新单元,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奖励资助,在复发性鼻咽癌颅底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建立了鼻咽癌外科治疗的创新体系,获得上海市重大创新临床项目资助;鼻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在嗅觉相关疾病领域,致力于嗅觉障碍的基因及细胞治疗,利用嗅觉干细胞及类器官培养与移植促进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并且因嗅觉障碍性疾病的创新诊疗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和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获资助课题十余项,在嗅觉干细胞分离与培养、嗅感觉神经元的再生与凋亡、类器官培养与移植、嗅觉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期刊,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近年来,嗅觉干细胞及临床等研究成果分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tem cells》、《Neuroscience Letters》、《Acta Oto-Laryngologica》、《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等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出版《耳鼻咽喉科疾病处方》和《鼻内镜检查与诊断图谱》专著2本、额窦(The Frontal Sinus) 和鼻窦及颅底内镜手术入路分步解剖操作指南(Endoscopic Approaches to the Paranasal Sinuses and Skull Base)译著2本,参与编写卫生部全科医师规划教材《社区健康问题》的耳鼻喉科章节。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学术会议,并邀请过多位国外知名的教授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为促进国内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