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付小兵
浏览量:2141   转发量:1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院外研发机构
  • 所属专业: 外科学
  • 邮箱 : fuxiaobing@vip.sina.com
  • 工作电话 : 010-66867396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执委、亚洲创伤愈合联盟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国家973“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材料与组织修复和再生”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2012-2020)。《解放军医学杂志》总主编,《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主编。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019年和2020年分别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2021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长期从事战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在战创伤医学,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以及生物治疗学三大领域取得系统性和创造性贡献。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主编出版《中华创伤医学》、《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和英文版《Advanced Trauma and Surgery》等学术专著30部,参编30余部。在《柳叶刀》(Lance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终身成就奖”、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和“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和2018年分别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作为“时代先锋”和科技创新重大典型在全国宣传。2020年获树兰医学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创伤外科学;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