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郭昆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A&M University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农业昆虫的生物防治研究。2010年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从事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专注于有机金银花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控研究。主要基于害虫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问题及害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研发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开展药用昆虫规范化养殖,提升药用昆虫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任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植保专业委员会植保专家;动物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林协会金银花分会副秘书长。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服务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论著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指导和培养研究生11人。
药用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研究组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栽培中心,由徐常青研究员领衔,专业从事药用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防控研究,旨在为药用植物高品质安全生产提供绿色防控技术。团队于20世纪70年代由程惠珍研究员、樊瑛研究员、陈君研究员等老一辈植保工作者创建,一直从事药用植物病虫草害相关研究,团队现有成员8人,其中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技术人员1名。团队于2014年国内首次开设了“药用植物保护学”研究生课程,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药用植物病虫草害研究及防治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
团队致力于解决药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及相关栽培技术难题,以及与植保相关的抗性种质筛选研究等。近年来,团队主要针对病虫草害及农残问题突出的药用植物,在明确病虫草害种类、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互作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绿色高效农药安全使用为辅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发高效环保的植保产品、植保装备,辅以高抗优质的品种,兼顾中药材产量与品质,从源头解决中药材生产中所面临的农药残留和品质下降等问题,为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医科院创新工程等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在枸杞、菊花、黄芩、山茱萸、金银花等中药材上获得良好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3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近20项),起草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4项、地方标准5项;选育黄芩新品种2个;主编或参编《药用植物保护学》、《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研究》等论著9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后2人。
徐常青研究员任课题组长,团队均具有植保专业研究背景,长期在药用植物生产一线开展病虫草害防治相关的基础研究及绿色植保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现有国家认监委有机产品认证专家组成员1名,国家认监委食品农产品质量类认证专家组成员1名。2016年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植保专业委员会成立并选举药用植物研究所为主任委员单位,徐常青研究员为主任委员。
徐常青 研究员 (课题组长) | 徐荣 研究员 |
乔海莉 研究员 | 郭昆 研究员 |
刘赛 副研究员 | 魏红爽 助理研究员 |
扫一扫关注课题组公众号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主持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银花蚜虫寄主转换的化学生态机制 (2019-202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金银花与害虫咖啡脊虎天牛的化学通讯机制研究 (2015-2018)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金银花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管氏肿腿蜂寄主搜寻行为中的作用 (2012-2014)
4.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管氏肿腿蜂在搜寻金银花咖啡虎天牛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及化学影响机制 (2012-2014)
5.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寄主昆虫与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寄生蜂寄主搜寻中的作用 (2013-2014)
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豌豆蚜唾液腺高表达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2010—2011)
7. 美洲大蠊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2016—2018)
参与课题
1.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品质中药材生态调控栽培技术研究(2022-2025)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中药生产主要环节质量监测及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2021-2025)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创新团队(2016-2020)
4. 科技部重点专项——进出口药食同源产品质量分级技术研究(2017-2022)
5. 云南省科技厅专家工作站——美洲大蠊养殖过程中的有害生物安全防控(2018-2020)
.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区域优势特色有机产品认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2016)
1. SongKe-Xin, Wang Jiang-Yue, Qiao Hai-Li, Wei Hong-Shuang, Guo Kun*, Xu Chang-Qing*, Secondary Rhinaria Contribute toMajor Sexual Dimorphism of Antennae in the Aphid Semiaphisheraclei (Takahashi). Insects 2023, 14(5), 468
2. Hang Yu , Na Cui, Kun Guo , Wen Xu and Haifeng Wang, Epigenetic changes in the regulation of carotenoid metabolism during honeysuckle flower development.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2023, 9(3):577-588.
3. HangYu#,Kun Guo#,Kunlong Lai, Muhammad Ali Shah, Zijian Xu, Na Cui & Haifeng Wangchromosome-scale genome assembly of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honeysuckle,Scientific data, 2022,9:226
4. JianminChen,Xiu Zhu, Haili Qiao, Sai Liu, Changqing Xu, Rong Xu, Wenhui Zhan,Jianling Li, KunGuo*, Jun Chen*. Ultrastructure ofsensilla on the maxillary and labial palps of the adult Xylotrechus grayii(Coleoptera: Cerambycidae) [J].Microsc Res Tech, 2018,81(6):669-680.
5. GuoKun, Yang Pengcheng, ChenJun,LuHongand Cui Feng. 2017. Transcriptomic responses of three aphid species tochemicalinsecticide stress.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60(8):931-934
6. Liu S., Li J., Guo K., Qiao H., Xu R., Chen J.,Xu C., Chen J. (2016): Seasonal phoresy as an overwintering strategy of aphytophagous mite. Sci Rep, 6: 25483
7. Zhao DJ†, Guo K,†, Kang L.2012. Identification of condition-specific reference genes from microarray datafor locusts exposed to hypobaric hypoxia. FEBS OpenBio (2):235-240.
8. GuoK, WangW, Luo L, Chen J,Guo Y, Cui F. 2014. Characterization of anaphid-specificcysteine-rich protein enriched in salivary glands. Biophysicalchemistry. 189:25-34.
9. ChenJM, QiaoHL, Chen J, Xu CQ, Liu S, Lian ZM, Guo K*. 2014.Observation of antennal sensilla in Xylotrechus grayii(Coleoptera:Cerambycidae)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icroscopy research andtechnique. 77(4): 264-273.
10. Wei, H.; Zhang, J.; Yang, M.; Li, Y.; Guo, K.; Qiao, H.; Xu, R.; Liu, S.; Xu, C Selection and Valid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in Bactericera gobica Loginova under Different Insecticide Stresses. Int. J. Mol. Sci. 2024, 25, 2434. https://doi.org/10.3390/ijms25042434
11. 李梦欣, 姬冰茹, 刘赛, 乔海莉, 魏红爽, 郭昆*, 徐常青*, 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中国现代中药,26(5), 830-838.
12. 史朝晖 张健强 宋可心 李梦欣 徐常青 郭昆* 温度对忍冬皱背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中国植保导刊 2023 43(2): 40-50.
13. 史朝晖,宋可心,王疆越,李梦欣,乔海莉,郭昆*,徐常青,胡萝卜微管蚜孤雌蚜虫龄特征及鉴别,应用昆虫学报 2022, 59(2): 457-465.
14. 陈建民,刘赛,乔海莉,徐常青,徐荣,郭昆*,陈君*. 金银花害虫咖啡脊虎天牛对三种寄主的产卵行为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5):9-13.
15. 郭昆,张德春,段治尚,邵维在,刘赛,乔海莉,徐常青,陈君. 美洲大蠊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43(21):4217-4219.
1. 陈君、郭昆等,2017,药用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控(一),电子工业出版社. 主编
2. 陈君、丁万隆等,2019,药用植物保护学,电子工业出版社.副主编
3. 乔海莉、徐荣等,2018,中药材农药使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
4. 乔海莉、徐常青等,2017,药用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主编
5. 刘赛、徐常青等, 2017,枸杞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控,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主编
6. 刘赛、徐常青等,2018,枸杞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委
1. 郭昆 邵维在 陈君 张恩荣等,一种美洲大蠊的卵鞘收集装置 CN215012788U[P]. (使用新型) 2021-03-23.
2. 郭昆 陈建民 陈君 徐常青等,一种咖啡脊虎天牛性引诱剂 CN1128898B [P]. 2024-04-12.
3. 徐荣,徐常青,陈君,刘赛,郭昆,乔海莉,敖冬梅,李曼钿,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山银花鉴别方法、设备和介质,ZL 202011642155.7 2020-12-31
4. 乔海莉,陈君,徐常青,刘赛,张凡,朱秀,郭昆,徐荣.一种枸杞红瘿蚊引诱剂组合物及诱芯和应用:中国,ZL202010565109.5[P].2020-06-19
5. 徐荣,陈君,刘同宁,徐常青,彭芳,乔海莉,郭昆,刘赛,王夏,刘源. 一种提高肉苁蓉产量的栽培方法及用于肉苁蓉栽培的组合肥料. CN201510763556.0[P]. 2020-08-14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文件上传中...